来源:昭通日报
2025-05-18 09:40编者按: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主题为“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近年来,昭通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民族残疾人的帮扶服务工作,营造了关心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推动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昭通市残疾人联合会积极履行职能,围绕残疾人就业扶持、康复维权、医疗保障等方面,切实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实施多途径、多举措帮扶,举办各类主题宣传活动,促进各民族残疾人平等参与、融合共享,树立自强、助残新典型,激发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让残障群体在平等与尊重中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让温暖与力量在全社会持续传递。
在创业的漫漫征途中,残疾人往往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出数倍的努力与艰辛。然而,总有一些人,以钢铁般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冲破命运的枷锁,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刘天剑,这位盐津县豆沙镇长胜村的31岁青年,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心有梦想,笑对人生”的深刻内涵,成为无数人心中励志的榜样。
命途多舛 梦想萌芽
两岁那年,一场意外的摔倒,让刘天剑的人生轨迹陡然改变。家境的贫困,使他无法及时得到医治,最终落下终身残疾。小学毕业后,身体的残疾与家庭的困境,无情地阻断了他继续求学的道路。但即便身处黑暗,他的心中始终怀揣着创业的梦想,如同在寒冬中等待春天的种子,渴望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18岁时,刘天剑毅然决然地跟随堂兄前往浙江打工。在异乡的工厂里,他或许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但却是最努力的那一个。每一个日夜,他都在为了梦想默默耕耘,用汗水浇灌着希望的种子。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他。母亲的离去,让他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但他并未被生活的重击打倒。短暂调整后,他又先后奔赴昆明和浙江打工,继续为梦想拼搏。尽管每月工资仅有1800元,他却省吃俭用,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万元。这2万元,不仅是他物质上的积累,更见证了他的坚韧与执着。
返乡创业 砥砺前行
2019年底,刘天剑回到了家乡。经过深入调研和反复思考,他将目光投向了生猪养殖产业。然而,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资金短缺成了最大的“拦路虎”。他积极争取到政府创业贴息贷款5万元,再加上自己打工的积蓄,毅然踏上了养殖之路。
对于从未涉足养殖行业的刘天剑来说,养殖技术和防疫知识犹如横亘在面前的又一座大山。但他没有被困难吓倒,没钱外出学习,他就积极参加豆沙镇举办的养殖技术培训班,同时,通过网络和书籍自学相关知识。每一次学习,他都全神贯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资金短缺时,他四处奔走,多方争取亲人的支持,借来12万元开展了养殖。
资金、技术、防疫、销路……各种困难如潮水般向刘天剑涌来。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笑着面对一切挑战。他主动外出了解销售市场行情,凭借着智慧和勇气,找到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当别人问他“搞养殖难吗?”他总是坚定地回答:“确实很难。但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克服所有困难坚持下去。我不会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未来也不会在安逸的年龄放弃奋斗。”这份坚定与执着,让人为之动容。
收获硕果 感恩前行
在刘天剑的不懈努力下,养殖场逐渐步入正轨。他骑着电动车穿梭在泥泞的乡村道路上,艰难地运输着饲料。他那瘦小的身板和坚毅的背影,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如今,他已建起200平方米的养殖场,养殖生猪60余头。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刘天剑感慨万千。他说:“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有亲人、朋友的帮助,有党的好政策的支持,有来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我觉得很幸福。回首过去,打工的辛苦是值得的,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是必要的。拥有一颗谦卑而感恩的心,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得到大家的认可。”他的感恩之心,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身边的每一个人。
刘天剑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为残疾人树立了榜样。他的努力和成绩将激励更多残疾人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让他们微笑着面对人生,成为生活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