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让“一老一小”的幸福之花绚烂绽放

 2025-05-16 09:40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昭阳区在儿童福利领域积极探索创新举措,通过整合教育资源,显著提升了孤弃儿童帮扶实效。昭通正道高级中学与福利院深度协作,免费接收28个孩子入学(小学15人、初中9人、高中4人),解决了孩子们的学业与心理发展难题,助力孤弃儿童健康成长。本版重点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展示他们在集体生活中的蜕变与成长,折射社会的温度。


在乌蒙山区的昭通,“一老一小”始终是党委、政府重点关注的民生议题。昭通市将“一老一小”群体的民生需求作为重点推进方向,通过具体措施和创新探索,逐步构建起具有地方特色的保障体系,特别是在留守儿童关爱方面形成了可供参考的经验模式。

制度创新是昭通“一老一小”工作的坚实根基。昭通将“一老一小”工作纳入全市重点民生工程,构建起完善的工作格局。特别是针对留守儿童推行的“四全六有”管护模式,精准定位问题,全方位保障留守儿童的成长需求。这体现了昭通市委、市政府对民生的深刻洞察与积极作为,从顶层设计入手,为“一老一小”的幸福生活奠定制度基础。从实际效果来看,这种模式确实让群众感受到了政府工作的温度,减少了家庭的后顾之忧。

服务升级让“一老一小”的关爱更有温度。通过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中实现老有所养;暑期集中托管服务,为留守儿童的假期增添了温暖与知识。这些工作本质上不仅仅表现为增加社区活动场所类硬件的投入,更体现出对特殊群体的重视程度。特别是通过定期家访、节日慰问等细节服务,让每个需要关怀的家庭都能感受到温暖,也是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表现。

产业赋能是破解留守困局的关键举措。昭通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这种从根源上减少留守现象的策略具有长远意义。通过实施群众增收三年行动、建设产业园区、开展职业教育等措施,既能让群众在“家门口”获得稳定的收入,又能保持家庭结构的完整。这种将就业机会与家庭需求相结合的模式,为改善“一老一小”生存质量提供了坚实基础。

社会协同凝聚起强大的关爱合力。众多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的参与,让关爱“一老一小”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培育出的众多服务品牌,实现了将关怀服务直接输送到“一老一小”身边。这不仅印证了社会力量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时也反映出了社会事业取得的进展。通过系统整合各类社会资源,昭通成功将“一老一小”民生工程变为全民可参与的温暖事业。

党委、政府和社会力量的“补位”,必将解决家庭管护“缺位”问题,让幸福之花在乌蒙大地绽放得更加绚烂。


作者:杨杰

一审:刘静涛  一校:杨 杰  二审:谭泽涛
二校:王文富 周万琴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刘静涛  一校:杨 杰  二审:谭泽涛
二校:王文富 周万琴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一老一小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