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5-15 19:45在绥江县中城镇农业村的田间地头和院坝里,总能看到几位忙碌的妇女的身影,她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化解矛盾,用智慧守护和谐。这支由农业村妇女组成的“女子调解队”,自去年成立以来,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7起,调解成功率达98.6%,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成为农业村乡村治理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妇女能顶半边天,更要撑起治理一片天!”农业村党总支书记兼调解队队长田大江深知这一点。村党总支创新构建“党建引领+妇联联动+网格治理”三位一体机制,从致富女能手、返乡创业女性、女党员中选拔精兵强将,组建调解队伍。通过“理论学习+田间普法”双轨培训机制,组织队员系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邀请中城镇司法所干警开展案例教学,逐步培养出一支“懂农事、通民意、善调解”的“法律明白人”队伍。
“我们建立‘三诊调解法’:通过微网格巡查‘出诊’发现矛盾,利用村级综治中心‘坐诊’就地化解纠纷,针对复杂问题则上报镇综治中心,由其牵头相关部门‘会诊’制定方案。”田大江说。这种闭环管理模式,既发挥了妇女在基层的“熟人社会”优势,又构建起“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的治理格局。今年春耕时节,村民李某与邻居因土地边界问题发生激烈争执,女子调解队采用“现场调解+实地丈量”的方式,对照土地台账反复核验,最终划定了双方认可的分界线。“卷尺一拉,心结就解了!”李某感慨道。这种“脚沾泥土、手拿数据”的调解方式,让98%的纠纷在网格内得到化解。
围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六进六解决”工作措施,农业村女子调解队将工作模式从“被动灭火”转变为“主动防火”。针对辖区内“三留”(留守老人、留守孩子、留守妇女)群体较多的情况,充分发挥妇女亲和力强的优势,以“龙门闲话”为抓手,采取平时串门、偶遇闲聊、饭后唠嗑、院坝“龙门阵”等方式,动态开展“龙门闲话”200余次,第一时间掌握网格内的矛盾纠纷隐患,防止“小矛盾”引发“大事件”。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女子调解队队员赵丽亚发现留守妇女张某因丈夫常年在外务工,自己独自在家带孩子而情绪低落,她便定期上门疏导,邀请她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还鼓励她加入广场舞队伍。如今的张某笑容多了,还主动成为了调解队的一名志愿者。“她们不仅调解矛盾,更暖人心!”村民们评价道。
在调解工作中,女子调解队队员们总结出“倾听、共情、疏导、引导”八字工作法,以女性特有的耐心与细腻,柔性化解家庭纠纷。
站在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农业村女子调解队的队员们用“铁脚板”走出治理深度,用“婆婆嘴”讲出法理温度。她们是矛盾纠纷的“灭火器”,是乡风文明的“播种机”,更是新时代女性风采的生动写照。正如村民们所说:“有了这些‘女包公’,咱们过日子更踏实了。”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征程中,这支“铿锵玫瑰”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芳华。
通讯员:杨宗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