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小菜篮装大梦想 ——盐津县“一村一品”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5-15 19:11  来源:昭通新闻网

眼下正是蔬菜田间管护的关键时节。近日,笔者走进盐津县兴隆乡蒿芝村蔬菜种植基地,成片的莴笋翠绿欲滴,笔直的茎干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村民们身着粗布衣裳,在基地里娴熟地除草、培土,管护蔬菜。沃野田畴间,村民们繁忙劳作的身影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奏响了绿色蔬菜发展的“交响曲”,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今年莴笋的长势特别好,通过科学管理,高产地块亩产可达8000斤!”种植大户吴波高兴地说。近年来,蒿芝村将莴笋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种植面积已扩大至200亩。通过科学种植与精细化管理,目前亩产值已提升至9000元,年总产值达180万元,带动周边80余户农户实现稳定增收。

这片曾经以传统作物为主的土地,如今正焕发出现代农业的蓬勃生机。蒿芝村将百余亩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种植莴笋,村民除了获得土地流转金外,还能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120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以前我们自己种蔬菜,价格低、收益少,收入很不稳定。现在到基地务工,既能学习现代种植技术,又能增加收入,大家都特别高兴。”正在蔬菜种植基地忙碌的村民杨通翠笑着说道。

蒿芝村蔬菜种植基地以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为双轮驱动,通过资金补贴、技术培训等措施,引导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推广滴灌节水、有机施肥等技术,引入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兴农”的跨越。

“以前种菜全凭经验,现在有专家定期指导,产量和品质都提高了。”正在劳作的村民王昌财感慨道。

品质的提升让蒿芝莴笋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其脆嫩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通过“订单农业”模式,稳定销往重庆、四川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了完整的产销链条。

产业兴旺的背后,是基层干部与农户的共同努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莴笋为核心,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对接农业科研院所,培育抗病性强、适应性强的新品种,探索‘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红利。”蒿芝村党总支书记王成邦表示。

蒿芝村的实践,是盐津县以“小蔬菜”撬动“大振兴”的生动写照。今年,盐津县计划种植莴笋、辣椒、白菜、萝卜等蔬菜19万亩,通过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格局,推动传统农业向集约化、品牌化产业转型。

在庙坝镇石笋村,2000亩辣椒已完成移栽;在滩头乡生基村,冷凉蔬菜正错季播种;在牛寨乡,生态大棚里的番茄即将挂果……从河谷到山间,嫩绿的蔬菜迎风舒展,绘就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新图景。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勤劳的盐津人正以蔬菜产业为笔,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田间地头,农户们弯腰耕耘;转运仓库内,分拣包装高效运转;乡村道路上,一辆辆货车载着“盐津味道”驶向远方。小小的“菜篮子”,不仅装满了百姓餐桌的安心与美味,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盐津绿色蔬菜产业的故事,正在续写更加精彩的未来。


通讯员:黄成元 李昌忠 邱琴  文/图

一审:罗 丹  一校:黄成元  二审:单 娟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黄成元  二审:单 娟
二校:马 鹏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