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4-23 10:004月的昭通,宛如一幅被春风晕染的水墨画。当云南其他城市的樱花已开始凋谢的时候,昭通的樱花却灿如云霞般漫过山野。若问昭通人为何如此眷恋这片粉白,答案或许就藏在洒渔河畔那场不期而遇的樱花雨中。
看花不是花,是乡愁的具象化表达。一位老人漫步于洒渔河畔,看着樱花向记者介绍,洒渔河畔第一批种植的樱花树距今已有27年。老人一边介绍,一边用手轻触樱花树干皴裂的树皮,恍如触摸着时光的记忆。
“我们要把春天种在日子里。”名樱庄园景区负责人黄佑田介绍,景区建设初期建成约1.5公里长的樱花大道,种植600余株樱花,后续通过10年持续培育,现已成功扩种3万余株不同品种的樱花。目前,景区樱花花期可从每年3月持续至5月初,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花语茶咖”的店主,是一位来自成都的姑娘,名叫文雪。她的铺子静置于樱花树下,美丽的樱花花瓣随风悠悠飘落,与光影交错的咖啡桌相互映衬,营造出茶韵虽逝、花意仍存的美妙意境。像这样的商铺,樱花大道周边已有百余家,从烧洋芋、凉粉等昭通传统美食到樱花文创,昭通人用双手将转瞬即逝的芳华淬炼成永恒。
每片花瓣都是春天写给大地的诗行。黄昏的洒渔河畔,有人在采风创作,笔下的樱花与景区真花难辨彼此。“一张宣纸画不尽昭通樱花的魂。”创作者用手机展示着曾经创作的一幅樱花画作:虬曲的枝干如焦墨挥洒,而绽放的花朵却似工笔勾勒,这种刚柔相济的美学,正是高原城市的性格脚注。 暮色渐浓,洒渔河面浮动着细碎的花影。昭通的樱花从来不止于观赏——它们是镌刻在乌蒙大地上的岁月印章,是脱贫攻坚战后怒放的生命宣言,更是樱花树用27年的时间写给未来的家书。
记者:张广玉 通讯员 寇浩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