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4-16 08:36编者按:2024年,昭通市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提前一年迈上2000亿元台阶。2025年,昭通市立足新的坐标方位、发展形势和使命任务,作出深入推进农业强市、能源强市、交通强市、生态强市、教育强市“五大强市”建设的工作安排,接续奋进,加快迈向全省“第一方阵”,努力闯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昭通实际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之路。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从即日起推出《昭通:全力推动“五大强市”建设加快迈向全省“第一方阵”》系列报道。今天来关注“农业强市”建设。
推进“农业强市”建设,是昭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撑。昭通市坚持把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号工程”,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增值和“科技赋农”大文章,推动昭通从传统农业大市迈向新型农业强市。
技术赋能 助农增收
眼下正值苹果树萌芽的关键期,昭阳区苏家院镇一场以“高接换头”技术为核心的提升行动正如火如荼展开。果农许朝林计划将50亩树龄10年的苹果树,通过嫁接的方式,把优良品种的接穗嫁接到低产苹果树上。
望着果园里刚刚嫁接的瑞雪、中田等优良品种,许朝林欣喜地说:“老品种苹果市场价每斤2元至3元,一亩地净利润才5000元,更新品种后产量显著提升,收入有望翻番。”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苹果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优良品种不断涌现。为打破传统粗放生产模式,提高昭通苹果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近年来,昭通市将苹果产业作为高原特色农业重点培育,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大力推广标准化、绿色化、高端化等优质生产技术。通过专家领航、培训赋能、技术引领、技能竞赛等措施,为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针对昭阳区、鲁甸县苹果产区的实际情况,包括种植水平、生产特点等,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措施和方案;针对示范园的打造,确定了地块和品种,有效推动示范园苹果品种的更新和品质的提升。”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今年,昭通市计划在昭阳区、鲁甸县打造2000亩高端优质苹果示范园,带动周边果园提质增效,推动昭通苹果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绿色化发展。
昭通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经过近百年的发展,苹果产业已从百余株果苗成长为近百万亩的大产业,带动13.8万户52.7万人增收致富,苹果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2024年,昭通苹果实现产量130万吨、综合产值150亿元。
创新突破 延伸链条
“土豆还可以做成‘大米’!”不久前,全球首条“土豆米”生产线在巧家县投产的消息引起大家关注。
“这不仅是我国第一条把新鲜马铃薯变成干燥‘大米’的生产线,也是世界第一条。”研发团队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奇接受采访时介绍。“土豆米”是用新鲜土豆加工而成的米粒状淀粉制品,它保留了土豆90%以上的天然营养成分,与传统精制米面相比,蛋白质含量提高了27%,口感上既有大米的软糯,又有土豆的香甜。
昭通是云南马铃薯主产区,也是世界最适宜生产优质马铃薯的区域之一,曾被世界马铃薯大会授予“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的称号。数据显示,2024年,昭通市马铃薯完成种植面积237万亩,产量达350万吨,综合产值约100亿元。这条“土豆米”生产线的成功投产为昭通马铃薯的深加工和产业升级开辟了新的道路。
“土豆做成‘大米’后,产值将翻10多倍。”巧家洪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昱霖告诉记者,“土豆米”生产线每小时可处理新鲜土豆20吨,2.5吨土豆能加工1吨“土豆米”。首条“土豆米”生产线投产后,公司年加工新鲜土豆2500余吨,生产“土豆米”1000吨,实现产值3000余万元。
从田间地头到工厂厂房,昭通不断探索农业发展新模式,统筹抓好农业基地建设、经营主体培育、特色品牌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深挖潜力,做好“土特产”大文章,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
天麻是昭通六大高原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全市天麻种植面积近12万亩。围绕天麻,彝良县小草坝镇将宝藏村打造成了集康养、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精品示范村。“开业至今,我们共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带动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余万元。”宝藏村党总支书记姜雄发高兴地说。
同时,昭通市借助科技创新,加强对天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加大品牌化建设力度,天麻产业完成了从单一种植到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华丽转身。
“我们先后引进培育了‘好医生’‘国药种业’‘一心堂’‘定风草’等20余家龙头企业,开发了天麻饮料、天麻蜜片、天麻牙膏等9个系列的50余个产品。”昭通市天麻特产局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市天麻产业综合产值达93.91亿元,带动15万余名农村群众增收致富,联农带农效益进一步显现。
从“大”到“强”,昭通市六大高原特色农业品牌越擦越亮,苹果、天麻等产业品牌优势逐渐凸显。截至2024年,全市农业综合产值突破1500亿元。下一步,昭通市将深入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大力推进“1+10”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启动11个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园建设,强化“绿色昭品”品牌打造,力争农业综合产值达1800亿元。
“重点以乡村建设、设施农业发展为抓手,夯实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基础;以做强苹果、竹子、马铃薯,做大天麻及特色养殖,做优花椒产业,做特一批小众产业为抓手,打造高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聚焦农产品基地建链、加工补链、品牌强链、市场延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昭通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扛起使命担当 加快建设“农业强市”
孙贵波
强市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市强。今年,市委五届九次全会作出“农业强市”建设工作安排,并把它放在“五大强市”之首,表明市委、市政府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昭通是传统农业大市,苹果、竹子、马铃薯、天麻、花椒种植规模均位居全省前列,建设“农业强市”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全市上下要坚决扛起使命担当,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以奋进姿态、超常举措,努力推动昭通从传统农业大市迈向新型“农业强市”。要以高端化、品牌化、市场化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和高山林地、干热河谷等资源优势,加快高附加值产业布局和种植养殖结构调整步伐,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因地制宜做好科技赋农和“土特产”增值大文章,全面做强苹果、竹子和马铃薯产业,做大天麻和特色养殖业,做优花椒产业,做特一批小众产业。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利益联结主体的支持力度,创新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进一步丰富农文旅融合业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全面解决农业项目上的“卡脖子”问题,奋力开创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市”建设新局面。
记者:叶康 王国江 孙贵波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