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日报
2025-03-16 08:00盐津县落雁乡共和村辖3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6874亩,其中3500亩是水田。
如今,共和村凭借蜿蜒的产业路,推动特色产业一路“加速跑”,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激昂乐章。绿油油的稻田在微风吹拂下泛起层层波浪,仿佛是大自然铺开的绿色锦缎;1200亩状元米基地,孕育着高品质的稻米,承载着村民丰收的希望;300亩菱角菜,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800余亩油菜,每到花开时节,金黄的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为村民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此外,共和村目前有生猪存栏3000头、肉牛存栏626头、乌鸡存栏6000羽,这些牲畜和家禽为村民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益;茶叶、竹笋、猕猴桃等农特产品种类繁多,构成了共和村独特的农业产业体系。
为串联起村庄的各个角落,为特色产业发展打通脉络,近年来,共和村已建4条产业路,全长7.2公里,惠及260户1009人。
斯栗榜产业路的修建,给附近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户胡弟彪的20亩猕猴桃基地,在产业路修建后迎来了发展的春天。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猕猴桃的运输成了大问题,很多果实只能烂在地里。如今,产业路直通猕猴桃基地,新鲜采摘的猕猴桃可以迅速运往市场。胡弟彪的猕猴桃基地年总产量达1.5万斤,产值12.5万元,不仅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还带动了6户村民增收。
村民黄世虎种植了15亩茶树,产业路的修建让他的茶叶销售更加顺畅。以前,茶叶只能通过人力背到市场,不仅辛苦,而且价格也上不去。现在,收购商直接开车到茶园收购茶叶,黄世虎种茶的年收入可达7万元。产业路不仅方便了农资及农产品的运输,还让共和村的特色农产品能够以更好的价格走向市场。
除了产业路的修建,共和村还积极成立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特色产业发展。2023年,共和村成立了盐津县众盛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集中使用、联农带农,实现了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该合作社流转土地1350亩,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让分散的农户能够抱团发展。
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共和村的特色产业实现了年收入10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还吸纳了大量周边的农村劳动力就近务工,群众务工收入达31.64万元,户均增收1800余元。这不仅助力村民增加了收入,还帮助他们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
为了拓宽销售渠道,共和村还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特色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通过电商直播、线上销售等方式,共和村的状元米、猕猴桃、茶叶等农产品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互联网的东风,让共和村的特色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蜿蜒的产业路,不仅是共和村特色产业发展的“加速器”,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
通讯员 黄成元 邱琴 唐 欢
一审:何田田 一校:黄成元 二审:聂学虎
二校:胡远松 三审:陈允琪 三校:周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