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1-14 11:15在昭通这块自然风光旖旎的土地上,一片片草莓园散发着诱人的芬芳。对于当地的果农们来说,这是他们辛勤劳作的结晶,也是不少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1月10日,记者走进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大银村草莓园,见证了果农们丰收的喜悦,感受到了他们的“莓”好时光。
冬天的第一颗草莓,很甜。果农李章华的笑容更是甜滋滋的。
李章华,昭阳区永丰镇大银村人,曾经是一名打工人,为了改变生活的现状,他毅然决定回到家乡,经过一番考察后,他发现草莓市场前景广阔,便踏上了种植草莓之路。第一年试种,由于缺乏经验,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李章华并没有放弃,他积极学习种植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第二年,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草莓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李章华尝到了些“甜头”。今年是他种植草莓的第三年,草莓园里一派繁荣的景象,迎来了大丰收。
草莓园里,草莓植株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宛如一颗颗璀璨的红宝石。果农们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他们一边采摘,一边交流着种植经验。
采摘完成后,果农们将草莓运到分拣中心。在这里,工人们对草莓进行仔细分拣和包装。他们将草莓按照个头大小、色泽进行分类,然后精心包装成一盒盒精美的草莓礼盒。
“梦之莹、粉玉、黑珍珠、红颜、章姬……这些都是草莓的品种。”李章华说:“现在做农业真的太‘卷’了,做好品质把控就是最大的竞争力。”
“在农业上,最不可控的就是天气。”说到这时,李章华喜悦的表情开始认真了起来,他告诉记者,水肥管理、温度管理、疏花疏果,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小觑,特别是病虫害的影响非常大,一旦染上了会大面积的传染。
“喂,老板,今天再帮我采摘100斤巧克力草莓。”
“你好,进园采摘,品种不一样,价格在40元到45元一斤。”
在与记者深入交谈的过程中,李章华的采购热线如同密集的雨点般不停地打进来……
如今,李章华还成立了公司,年收入100余万元,带动20余人就业,春瑞草莓园的名声也越来越响。
在昭阳区永丰镇小闸村的另一个草莓园里,我们见到了果农臧庆禹。这位48岁的果农,种植草莓已经有8年了。说起种植草莓的经历,缘于外出打工期间的一次下班途中,他看到草莓地里红彤彤的草莓,想买些给孩子吃,却被高昂的价格震惊了。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种植草莓的潜在价值,便开始尝试种植草莓。
这一种,就是8年。在这8年的时间里,臧庆禹不断摸索、尝试,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他的草莓园每年都能获得丰收,也通过种植草莓过上了好日子。
走进臧庆禹的草莓园,果农们手提小篮子,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草莓。每一颗草莓都如同珍宝般被对待,果农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判断草莓的成熟度,确保采摘下来的草莓口感鲜美、品质上乘。
“今年的草莓长势好,产量高,品质也不错。市场价格也比较稳定,我们的收入增加了不少。”臧庆禹高兴地说:“种植草莓虽然辛苦,但是一年能挣几万元,看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认可,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为了保证草莓的品质和口感,李章华和臧庆禹都采用了绿色、环保的种植方式。他们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确保草莓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他们还通过草莓的品种选择和种植技术的创新,不断提高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随着草莓种植产业的不断发展,昭通的草莓不仅在当地市场上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还远销到了广州、深圳、上海等其他城市,草莓种植已经成为昭通农业的一张新名片,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昭通的果农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也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农业,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昭通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聂孝美 高旭东 阮孝芝 文/图/视频
校对:胡远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