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经济丨彝良:“五力”推动惠民政策进企业

 2023-11-29 08:00  来源:昭通日报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彝良县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瞄准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结合主题教育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措施,以“五力”为抓手,积极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加油助跑”。

聚焦责任落实,提升客商“服务力”。深入推进为民办事措施落实,出台招商项目“全程保姆式服务”工作机制,开展“千名领导挂千企”行动,一个项目落实一名处级领导挂联、一个责任单位负责、一支干部队伍包保、一名专职人员联络的“四个一”服务机制,当好有事必应、无事不扰的暖心“店小二”,全程为客商提供“一站式”“保姆式”“跟踪式”服务。引进省农科院李宏团队落户彝良,4名博士长期在彝良开展鸡肉深加工产品研发,争取省级科技特派团为“4+N”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服务。截至目前,协调发放企业贷款2.35亿余元;帮助20余家企业修复信用62条,为企业减费让利140.57万元,减免企业职工医保253万元,办理留抵退税3515万元,“六税两费”退税100.8万元,延缓缴纳税费81.2万元;小微企业低压用电报装实现零投资。

聚焦经营主体,提升市场“监管力”。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整合监管力量,深入企业,推进“互联网+监管”,将监管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市场主体,减少监管“错位”和“缺位”。建立监管数据中心,全面提升监管能力现代化水平。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定抽查计划77个。推行包容审慎的监管模式,及时查错纠错,引导经营主体健康规范发展,移出异常经营名录82条,已结案件中从轻处罚2件,减轻处罚26件。开展行政执法150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1.1万余人次,检查市场经营主体5639家,立案209起,办结171起,罚没577.5万元,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6483份、承诺书1071份、告知书2632份。开展抽查计划384个,参与检查人员1197人次,检查对象3276户次,抽查结果公示率100%。

聚焦服务模式,提升人才“支撑力”。全力探索优化服务新模式,结合各行政村及合作社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安排现有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彝良县科技开发服务站人才挂联企业并到田间地头开展工作。现有科技特派员2人、三区科技人才23人、科技情报服务员19人。根据产业需求,凝练“科技特派员+企业+行政村”等模式,组建以肉牛、天麻、花椒、竹笋为主导的县级支柱性产业,探索以蔬菜、辣椒、水稻、枇杷、樱桃、中药材等种植为辅的产业,完成25个科技示范村建设,推动优质科技服务向乡村特色产业等领域延伸。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工作,已累计培训2800余人次;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协助12家部门开展“科技活动周”活动1次,向企业发放各类宣传画册资料2000余份、小礼品500余份;积极对接农业银行开展科技惠民贷款活动,助力辖区内企业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聚焦资源优势,提升招商“引资力”。推动发展措施落实,依托彝良天麻、竹笋、肉牛、旅游、矿产等产业资源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安徽杜氏、四川与美、汇弘矿业等企业落户彝良。积极盘活资源,腾挪发展空间,做好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和矿权整合配置,旗滨项目加快建设,凤彝硅产业园项目即将开工,晨狮水泥开展试产工作。小草坝乡村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加快引进成都德仁堂开发运营小草坝景区。招商引资市外到位资金8.39亿元,新增市场主体4755家,建成100万亩竹子、50万亩花椒、7万亩天麻种植基地,肉牛存栏9万头,农业产业化基础已经形成。

聚焦问题查摆,提升案件“处置力”。结合检视整改措施落实,成立民营企业投诉中心,解决企业揪心事烦心事50余件。开展领导干部陪同办事体验活动325次。选派200余名作风监督员发现问题100余个,开设“红黑榜”专栏宣传正面典型案例10个、曝光问题案例12个。处置问题线索2条,处置干部作风典型问题3个。开展“惊雷行动”,出警300余次,破获刑事案件252起,立案212起,刑事处罚151人,其中,格闹河案涉及资金1.8亿元,抓获犯罪嫌疑人6人。受理涉企诉讼案件1710件,结案1077件。

通讯员:杨刚述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谭泽涛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