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村庄(19)丨回望村,“老老互助”的乡村养老探索

 2023-09-01 10:48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进入中国法定老年人起点60岁的第二年,任正金患上了帕金森病。

任正金居住的村子,绥江县中城镇回望村龙洞片区,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务工、经商或者参加工作,老年人和儿童则留守在村子里。而这些老年人中,部分处于半失能或者失能状态。

那一年,任正金的2个孩子,一个在200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工作,一个大学毕业忙着找工作,他不忍心因为自己患病而打乱孩子们的生活节奏。

“那个时候,我感到邻里间相互照应很重要。”任正金说。

5年时间过去了,66岁的任正金已经没有了患病初期的焦虑,除了坐下时两腿控制不住地颤抖以及走路时身子略显不平衡,他的语调里拥有自信和快乐。

回望村龙洞片区176户676人,其中老年人113人,占总人口的16.7%。

5年时间里,任正金用自己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服务村子里的高龄老人和患病老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2023年5月16日,在绥江县民政局的指导下,回望村成立“邻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老年人之间相互帮忙、相互照顾。这一天,任正金有了志愿者身份,有了具体的帮助对象。

“我帮助的是徐廷友、金安桥、朱兴海。”任正金和这几位老人之间的故事,琐碎却让人感动。

回望:一个群体的孤独感

2022年12月10日,绥江县民政干部李洪莲、李跃会、周利杉和板栗镇清水村民政协理员杨胜荣走访救助对象。到了清水村12组杨光全家,正佝偻着背打扫房屋的杨光全放下手里的扫帚,两手在衣服上揉搓几下,快步走上来拉着李洪莲的手,边走边说:“大冬天的,快点进屋烤烤手。”

杨光全的老伴吴楚明往火堆里加了不少柴,4位民政干部与2位老人围坐在火炉边交谈起来。

“低保资金是不是每个月都领到了?”

“现在政策好,低保每个月都领到手的。”

“家里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就是娃儿和孙儿都在外面打工,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平时到其他家串串门,大家热闹些。”

“我们两个腿脚不方便,能走哪里去?要不是你们来,平时难得见到一个来我们家的人。”

要不是告别时,吴楚明老人久久不愿放开的手;要不是走了几米外,蓦然看见两位老人眼含泪水,李洪莲还不能理解,乡村留守老人最大的痛是孤独。

此时,李洪莲刚担任绥江县民政局局长一职不久,这一次走访对她触动很大,曾经在乡(镇)工作的经验告诉她,这绝对不是个案,而是一个群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在思考,解决乡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最好的路径在哪里?

2023年5月16日,绥江县民政局确定在中城镇回望村成立“邻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意在回望村龙洞片区试点“老老互助”的乡村养老模式,让低龄老人、健康老人以志愿者身份去帮助、照顾高龄老人或失能半失能老人。

云南省最北端的绥江县,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滇川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文化多元性演绎出人际关系的包容性。

《绥江县志》记载,明清时期,中城镇夫人坝有一个武学奇才周学,力大无比,喜欢行侠仗义。夫人坝下面的油坊沟有一重2吨左右的石猫,周学每一次路过油坊沟,都要坐在石猫上休息。如果进城,他就把石猫搬转方向,让石猫的头朝向县城。如果回家,他就让石猫的头朝向夫人坝。这样,找周学的人就可以根据石猫的头部朝向判断周学在哪里。周学最后一次搬动石猫,是在县城帮人打抱不平后回家,这次回家之后,他再也没有出门,石猫的头就一直朝着夫人坝,期待主人再一次把它搬动。

历史典故里,回望村村名源于一个助人的故事。

拥有4780多名村民的回望村,是绥江县人口较多的行政村。回望村副主任李跃付介绍,常年外出务工的有2300人,留在村子里的是老年人和儿童,老年人有809人,长期居住在乡村的有668人。

“年轻人外出后,老年人得不到照顾,邻里互助养老是一个好办法。”李跃付说。

目前,回望村尚未形成“一村一品一龙头”的产业形态,年轻人不得已选择外出务工。2020年,回望村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种下2200亩方竹,产生收益大概要在4年后。届时,将对冲一部分务工收入,让部分村民回乡,回到老年人身边。

回望村龙洞片区11组居住着杨、李、徐、肖、吴、苏、任等10多个姓氏的村民。这个有百年历史的村庄里,因为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邻里互助的风气一直在传承,但随着年轻群体外出,邻里互助的焦点聚集在留守老人的身上。

6月2日,66岁的任正金为失能老年人蒲国元理发。之前几年时间,任正金已多次帮助蒲国元,料理家务,陪伴聊天,甚至教蒲国元做手操。

但这一次不同,做这些事,除了乡邻间的情谊,任正金还有一个新的身份——邻里互助养老志愿者。

守望:打开邻里互助“盲盒”

2023年8月8日7时20分,任正金接到了金安桥的电话。

金安桥说他家自来水管没有水了,请任正金帮忙看看。一个简单的信息,因为听力不好,两位老人在电话里讲了足足7分钟。

想到81岁的金安桥跑上跑下很吃力的样子,任正金挂了电话就往金安桥家走。

任正金和金安桥同住11村民小组,34户人家144人散居在高低错落的丘陵间,21位老年人中,低龄老人有10人,高龄老人有11人。任正金是徐廷友、金安桥、朱兴海3位高龄老人的结对帮扶人。

任正金和金安桥两家直线距离不足500米,任正金从家里出发,沿着穿插在天地间的连户路到金安桥家,需要15分钟。

2014年之前,11村民小组的所有连户路都没有硬化。2015年,脱贫攻坚开始后,农户较为集中的路段逐步得到硬化,任正金和金安桥两家之间的连户路是最早硬化的一部分。

道路两旁的田地里,稻穗下坠开始泛黄,在秋天的金黄色中,任正金快速走向金安桥家。

“其实是一个简单问题,把水管里的空气排出来就有水了。”任正金说。

但就是类似这样的小问题,却往往是乡村老年人生活的大障碍。想要给外出的儿女打个电话,却想不起电话号码;突然停电了,不知道是电路故障还是供电停了,只有干等着。甚至地里成熟的庄稼,也无力收割!

忙碌完了,任正金拉一条凳子坐在金安桥对面,讲如何防范电信诈骗,瞅准时机开开玩笑,看见金安桥笑了,他才站起身离开。

一直在乡村生活的任正金成为应对生活的全能选手,他甚至知道如何去做思想工作,这让他在很多方面都能帮助到村里的高龄老人。

“我自己买了理发工具,为老哥哥们理发,理一次发可以为他们节省30元。”任正金说。

龙洞片区离绥江县城约5公里,村子里的人到县城理发,来往车费20元,理发费10元。

2023年8月23日,看见民政社工和志愿者在院坝里忙碌,朱兴海躲在一旁悄悄擦拭眼泪。

朱兴海有儿女5人,老伴两年前去世。因各种原因,只有嫁到几公里外的女儿朱龙珍逢年过节才来看他一眼。

朱兴海是11组最偏远的一户,从任正金家到朱兴海家,2公里不到,山洼间的路起伏蜿蜒,路旁的青石板长满青苔。

大约一周前,朱龙珍接到任正金的电话,让她回来一趟,大家一起把地里的苞谷背回来。

83岁的朱兴海有5亩土地,从种到收,一个人与一片土地默默相守。半年前,朱兴海不小心摔倒,已经不能承受重体力劳动。看到这一情况,任正金给朱兴海的女儿打了电话。

在婆家“既要养老又要养小”的朱龙珍,已经没有更多精力照顾父亲,她感觉到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也许有一天,她会像父亲朱兴海一样,在变老后,还要面对一边老去一边为了生存而忙碌的问题。

“志愿者让我知道父亲的情况,我的心才会落下来。”朱龙珍看向在玉米脱粒机旁帮忙的任正金说。

善举像春风掠过回望村,暖了一个村子。在朱兴海摔倒恢复期间,从来没有吃过米线的他,特别想吃米线。李德珍老人开着三轮车到城里,买来米线煮给朱兴海吃。

23日上午,由志愿者和社工组成的服务队买来了菜,在完成玉米脱粒后,他们陪朱兴海吃了一顿饭。饭至中途,李德珍老人领头唱起了歌,助人者和被助者都一脸快乐。

“有人来说说话,是一种幸福。”自5月份以来,任正金发现自己帮助的3位高龄老人,脸上的笑容多了,“快乐很简单,就是要有人来陪。”任正金说。

乡村的地缘、亲缘和血缘关系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守望相助的传统文化。但是,大量年轻人离开村庄后,守望相助的传统难以维系。

“指导回望村成立‘邻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队’时,我们不知道效果会怎么样,现在,‘盲盒’打开了,我们看到了快乐,看到了助人者和被助者的快乐。”绥江县民政局副局长李跃会说。

期望:乡村养老困局待解

绥江县民政局养老服务股股长李晓鸿一直在思考,邻里互助养老怎样才能长期坚持?

回望村有809位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16.9%。从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等维度观察,探索、构建适合当下乡村养老模式尤为重要。

年轻一代外出务工无奈与老人分开,乡村“空巢化”越加严重,老年人的情感需求更加凸显;乡村山高路陡,老年人年轻时干的活太多太重,多数患上慢性病,导致失能或半失能;老年人受教育程度低,高龄老人大多处于文盲或半文盲,感知社会变化的能力很弱。

这是绥江县民政局在回望村试点“邻里互助养老”要面对的现实。

如何让低龄老人愿意照顾高龄老人?如何让服务更专业一点?8月23日下午,绥江县民政局局长李洪莲与副局长李跃会、养老服务股股长李晓鸿就“邻里互助养老”依托志愿服务队,激活守望相助传统,重塑邻里互助精神,实现互助关爱体系可持续发展进行工作沟通。

首先摸清对象需求,从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生活能力、社会支持网络、现实需求、经济条件6个方面进行评估,整理出失能、特困、独居、残疾和高龄等特殊老人所需的服务内容,形成老年人邻里互助信息库;其次成立互助小组,根据特殊老人所需服务内容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开展志愿者赋能增能活动,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水平。同时开展“最美老人”评选活动,提升志愿老人的荣誉感,让邻里互助养老形成一种制度,回归到乡风文明。最后发挥县、镇、村三级力量,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从人员、场地、服务内容、经费等方面健全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网络。

如何让老老相助的“邻里互助养老”成为现有乡村养老模式的补充?需要通过制度让有服务能力的低龄老人参与。

“我算是年轻的老年人,但我会活到80岁的那一天,邻里互助会让年轻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成为习惯。”当了3个多月的志愿者,任正金有很多话想说,“我们帮老年人养老,让外出的年轻人安心养小。”

打通乡村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始终在路上。

2023年7月14日,“为你而来助老无忧”中城镇回望村邻里互助养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已经向云南省民政厅申请,项目经费包括志愿者补贴。这意味着,由低龄老人组成的志愿者,他们的电话费、交通费等基本服务费用可以得到保障。

以居家养老为主的乡村,“邻里互助养老”或许会弥补现实中的不足。对于有“叶落归根”传统思维的老年人,在熟悉的环境里,有熟悉的人照看,或许是心理安慰的诉求满足。同时,相对于其他养老方式,老年人始终有一种“家”的感觉,生活很自然。其次,养老成本低,可以减轻下一代的负担。

8月23日,处暑。大地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秋天,而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带的回望村依然炎热,在夏与秋交换的季节,五谷变黄,秋叶渐落,这是滇东北山区乡村正在传递的收获讯息。

昭通日报记者:汪舒 田朝艳 通讯员 罗洪 文/图/视频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村庄 二十大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