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抹绿,怎能不爱?

 2023-08-15 09:19  来源:云南发布


环境就是民生
青山就是美丽
蓝天也是幸福
……
今天

我们迎来了首个

全国生态日



青山巍峨,天空蔚蓝

水清地灵,绿色浸染

这是彩云之南最靓丽的景色


徐徐展开云岭画卷

亚洲象、绿孔雀、滇金丝猴等

成了大家喜闻乐见的明星物种

华盖木等珍稀植物得到有效保护

绿美公路串联起山水林田湖和城镇

成为绿色生态、民族文化的新载体

新能源汽车、公交车

以及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

穿梭在城乡街道

这抹耀眼的绿,怎能不爱?


滇金丝猴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2015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

明确提出

云南要“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2020年1月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

要求云南

“努力在建设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

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推进云南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交出了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



七彩云南,绿为底色

被誉为“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

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

和生态安全屏障


红河蝴蝶谷的箭环蝶 赵智钦 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

云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打造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探索绿色小康之路


抚仙湖 徐万林 摄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

省委、省政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统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

迈出坚实步伐

绿色成为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玉溪江川星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李丹 摄


今年7月27日召开的

中共云南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强调——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云南生态绿色高质量发展;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体推进“三治一改善”,推动九大高原湖泊保护和长江、珠江等六大水系综合治理每年见到成效;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行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施“碳汇云南”三年行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

扎实推进绿美云南建设,把树种在群众身边,建设一批绿美街区、“口袋公园”、美丽庭院,让云岭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


昆明王官湿地公园 陈飞 摄


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

小布带你近距离感受这抹绿







西畴:石山成绿海





99.9%的面积是山区,75.4%的土地石漠化,人均耕地不足0.78亩……上世纪80年代,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曾被国外专家认为“基本丧失人类生活条件”。1985年,西畴县提出“用30年时间绿化西畴大地”。


2016年拍摄的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石漠化治理工作现场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吉哲鹏 摄


经过不断实践总结,西畴县探索出“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由单一的炸石造地、改水、修路,转变为“山、水、林、田、路、村”综合治理。


在西畴人不断苦干实干中,逐渐形成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


登上三光片区多依坪村小组山顶,极目远眺,曾经黑压压的乱石堆,如今已是郁郁葱葱的猕猴桃基地。


三光片区种上连片猕猴桃 陈明凯 摄


西畴国家石漠公园、香坪山景区……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西畴各个景区人潮涌动。荒山变绿,游客看绿,“”成为西畴新的生产力。


治理后的西畴县兴街镇三光片区 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如今的西畴,山变绿、水变清、村变美、人变富,日子越过越幸福。






华坪:“去黑增绿”





丽江市华坪县地处云南西北部金沙江畔,曾经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由于无序开发,全县生态一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华坪县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环境约束转化为绿色机遇,加快制定绿色发展战略,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压减煤炭产能。一边做“去黑”的减法,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边做“增绿”的加法,大力发展以芒果为主的绿色生态产业,奋力闯出一条“矿业转型、矿山转绿、矿企转行、矿工转岗”的“四转”新模式。


华坪芒果种植基地 图源:视觉中国


从“煤炭经济”向“绿色经济”转型,华坪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打造长江上游绿色经济强县,筑牢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屏障。


如今,芒果产业已经成为华坪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长效支柱产业。截至2022年底,全县芒果种植面积达44万亩,挂果34.2万亩,产量39万吨,产值26.5亿元,种植规模位列全省第一、全国第二。


成熟的芒果 华坪县委宣传部 供图


除了芒果产业,华坪县还依托金沙江丰富的水电、矿产、光热等资源以及区位优势,持续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动能。






大理:湖进人退





作为大理人民的“母亲湖”,风光绮丽的洱海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来。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无序发展,加之农业面源污染,洱海一度出现“人进湖退”的现象,水质面临严峻挑战。


洱海 赵一舟 摄

2018年,大理成立洱海生态环境保护“三线”划定指挥部,在明确蓝线(洱海湖区界线)、绿线(洱海湖滨带保护界线)和红线(洱海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界线)后,又在“三线”范围内实施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


在生态搬迁、矿山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过度开发建设治理等系列措施推动下,洱海流域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洱海水质呈现向好趋势。


截至2022年底,洱海水质已连续3年被评价为“优”。洱海27条主要的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达100%,湖体透明度提升至近20年以来最高水平,流域范围内初步构建起覆盖全流域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体系,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为洱海构筑起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大理坚决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绝迹多年的小熊猫、林麝等国家级野生保护动物重现苍山,消失已久的“水质风向标”海菜花在洱海连片开放,天蓝、水清、地绿的美丽大理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成片的海菜花在洱海水面盛放 杨继培 摄






石梯村:以“绿”生“金”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出境的重要通道,因在陡峭悬崖上开凿阶梯出行而得名。石梯村紧邻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鸟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云南铜壁关省级自然保护区 资料图


石梯村早期居住的村民多以狩猎为生,为了生存,他们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猎捕野生动物,特别是各种珍稀鸟类,使得当地的野生动物和鸟类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当地大力发展“中国犀鸟谷”生态旅游。观鸟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全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翻番,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在的石梯群众已牢固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自觉地保护好身边的一草一木。保护好森林才留得住犀鸟,留住了犀鸟才会吸引观鸟人,观鸟人来了大家就能增加收入、生活就会越来越好。


双角犀鸟 资料图


“石梯生态发展经验”得到大力推广,实现“砍树人变成护林人”“狩猎人变成护鸟人”“贫困人变成鸟导游”“贫困村变成旅游村”的巨大转变,该模式被评为生态环境部2019年“十佳公众参与案例”。


现在的石梯村,保存了犀鸟、红腿小隼、灰孔雀雉等珍稀鸟类以及龙脑香、篦齿苏铁等稀有树种,成为全国村一级生物多样性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践行环保理念
看看他们怎么说

云南因绿而美、因特而美、因多样性而美

我们要像呵护生命一样爱护生态环境

从身边小事做起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争当生态文明理念的践行者

为绿美云南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策划:曹璐 包涛

整合自人民日报、新华网、光明日报、云南日报、文化和旅游部网站

设计:姚振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李丽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李丽娟
标签 >> 绿美云南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