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昭通丨泌镜之光 ——乌蒙工匠赵声龙的医者仁心

 2023-07-09 09: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当他呱呱坠地时,他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并没有对他表露出霞光万道的情愫。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有精湛的手艺,为了养活家人,把组装自行车当成营生,当时组装一辆自行车能赚到3元,于是他的父亲整日奔走于厂区和车行。他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贤惠的售货员,赵声龙排行老四,上有姐姐哥哥,下有小妹。孩子一多,偏爱便不能体现。

儿时的赵声龙没有预知到童年时热爱的兴趣竟和自己成年后一心追求的事业是同理同源。他那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也萌芽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围观组装自行车,父亲发明一些实用的小零件,他必定会参与其中。那时候老昭通城中心的挑水巷是一个民间手艺人云集之地,赵声龙的父亲在闲暇时常常与“高人”们探讨,改造和制作一些小零件,便于车子及电器更加实用。这一经历给赵声龙的名医生涯埋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高中时期的赵声龙曾两次高考榜上无名。虽然父母从不责怪,但成熟敏感的他深知家庭的沉重负担,可即便如此,父母依然支持他继续读书。姐姐已下乡当知青,哥哥过早进入工地,他绝不允许自己再次失败。

第二次复读,他遇到了一位责任心极强的班主任,一次班主任请假多日做了个外科手术,那个年代做手术并不常见,同学们七嘴八舌打听班主任做手术的各种情形。

老师的话在赵声龙的心里,犹如一颗外来的新生物种子逐渐生根发芽,他从此立志要报考医学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

时间像一阵清风,来处沉重,过后轻盈。大学毕业后,赵声龙如愿以偿被分配到原籍的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工作。初为医生,赵声龙遇见的一些患者给了他莫大的心灵震撼。

患者一,一名19岁的小伙,刚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邮政局工作,因为水肿就医,一经发现已是尿毒症晚期,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靠透析勉强维持,要么做肾脏移植手术。入院后,他每周都要透析3次,每次4个小时。因还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人事劳动合同,他的所有费用都必须自己承担。身体的痛苦是一方面,经济上的负担更是压垮了整个家庭。还未排队等到肾源,患者的生命就永远停留在20岁。赵声龙忘不了小伙的母亲在省吃俭用殚精竭虑之后,因痛失爱子,在长长的走廊上彻夜悲号。

患者二,一位七十几岁的男患者。他因尿结石入院,由于当时的手术器械落后,赵声龙初为主治医生缺乏手术经验,不慎损伤了患者的直肠,赵声龙主动向患者和家属告知了情况,还帮患者预支了部分医疗费用。但患者非常理解手术并发症,他坚信赵医生的人品与技术,硬是要求子女把预支的医疗费退还给赵声龙。

这些来去匆匆的病患,背后的故事不尽相同,如果不走进患者的家庭、不深入他们的内心,永远不知道他们经历了什么变故,带着怎样的悲怆情怀。

赵声龙怀着真情实感投入到医疗事业中,他明白有部分患者是看不起病的,如遇重病,整个家庭的生活将会沦陷,甚至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即便是小手术,落在普通家庭身上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于是,他常常陷入沉思的旋涡,他想要做点什么、想要去改变什么,并且一定要去做,要去改变。

当经皮肾镜取石术在昭通市推广后,昭通结石患者从此告别了传统开腹腔取石手术。

传统的“开刀取石”方法,需要在腰部开一道20cm左右的大切口,切开腰部的肌肉,把肾脏分离出来,在肾盂或肾实质再切开一个小口,将结石取出来。这种方法损伤大、出血较多、痛苦重、恢复慢。通常手术后需要住院7天左右。因为手术切口大,不但皮肤不美观,而且术后患者半年内的劳动能力都会受影响。

与开腹腔手术相比,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损伤小、痛苦轻、取石彻底、恢复快等优点。腰部的切口通常小于1cm,因为不切开肌肉,不但不影响美观,而且术后恢复很快,对劳动能力影响很小。

经皮肾镜取石术需要通鞘来建立通道直达肾盂,找到结石打碎取出。但是经皮肾镜取石术在刚开展的年代是高风险手术,使用的耗材基本依靠进口,一根镜鞘就价值八九百元,还是一次性的。

见过医院里悲喜交织的病患,赵声龙只想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有了童年时期的小发明创造兴趣为基础,他开始思考能否用平价的器材替代。

起初赵声龙把收音机的天线用来替代镜鞘,可是收音机的天线做的鞘有很多局限,他决心要找一款便宜又实用的东西,为患者节省开支。

整天的冥思苦想和闭门造车,使他和家人很长时间没有正常的交流。在女儿的强烈抗议下,他只能带着愧疚的心情答应陪妻子女儿外出,女儿的要求是,必须带她到当时昭通新开业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冷饮店吃冰激凌。

看见女儿吃着冰激凌一脸满足的神情,赵声龙自知对妻子女儿亏欠许久。女儿为他点了一杯果汁,他享受着这难得的惬意,果汁缓缓地被他吸入喉中,捕捉了夏日里一丝丝的清凉。

突然,他激动地问:“这是什么?”女儿一脸茫然答道:“爸爸,这是吸管啊,怎么了?”赵声龙并没有回答,从内心发出孩童般的笑声,他立马起身向店家购买了一百根吸管后雀跃而别。妻子女儿早已习惯了他的不辞而别和突然离席,只是那种深深的失望,渐渐地在全力支持丈夫和父亲的工作中被爱和理解所战胜。

吸管被带到医院,和进口的塑料鞘一比较,完全能替代,同事们都惊呆了,赵声龙解释道,医学并不是神秘又高深的学科,医学的目标是对生命的探索,医疗的本质是支持生命的自我修复,医疗的支持,就是给自我修复赢得时间。买来的吸管物美价廉,可以不收费,为患者减轻了一大笔医疗费用。

泌尿外科的腔内碎石设备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费用相对低廉,碎石效率和安全性均较高的器械叫作“气压弹道碎石机”。气压弹道碎石机采用机械能碎石,由气泵、碎石机、操作手柄和撞针组成。然而这个设备中操作手柄撞针的弹子易坏,每换一次就要花费一两万元,这件事并没有难倒赵声龙,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拿着坏的弹子,去工厂复制,反复修改后再调试、把弹子的成本从1万元降到50元,节约了一大笔成本支出。

一次,赵声龙被医院派送到北京医学院进修,老师手上的拔血器引起了他的注意,要知道在昭通市人民医院,病人如果膀胱内出现血块,只能开刀取出,无法减轻患者的痛苦,如果有了这个拔血器,就能避免开刀,可微创取出血块。赵声龙的眼睛注视着拔血器,脑海中却浮现出自制拔血器的画面。待下课后所有人都离开许久,他才从幻境中醒来,不由自主地拿起那个已报废的拔血器,视若珍宝一般捧回宿舍,又开始了研究和绘制图纸。最终,经他改良后的拔血器批量出现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设备中。

在泌尿外科工作的岁月已久,赵声龙发现肾结石患者在昭通市的发病率偏高、结石硬度大,这个情况引起他的重视。研究项目《昭通市不同海拔地区饮水和气候对泌尿系结石的影响》获得了云南省科技厅的立项,他带领团队跋山涉水,对肾结石高发地区的土壤和水质做了采样、送检,最终得出结论,这些地区的气候、水质和生活习惯,与泌尿系结石的发病率成正比,且高于全国的发病率,即便当时治愈,一年以后也易复发。这一发现为昭通市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参考依据。

一名医生如何这般自主地投入到脱贫攻坚主战场,是有迹可循的。早年前赵声龙的一位患者术后不久便急匆匆要求出院,他知道自己多方募捐来的资金,完全不能够解决他们家的困难,他的再三挽留也是徒劳。病人出院前,家属往赵声龙跟前一跪,医护人员都知道,女人这一跪不仅是跪赵医生的经济帮扶,更是跪那天在病房里发生的一幕。

那日,病床上的男人已几日不能如厕落便,腹胀难忍加上术后不适让他无力呻吟。赵声龙二话不说戴上手套,把手伸进他的肛门,帮助他抠出已经发硬的大便,污秽溅了赵声龙一身。这已不是儒雅的赵声龙第一次不顾脏污的行为,他的体面和儒雅从来都不是靠干净的外表来呈现,而是由内心焕发的厚重积淀。

女人这一跪,跪出了他心灵的许久挣扎。不久后,他买了车票、背上药箱、带着同事,去了一个他记在备忘录上的山村。城里来的医生们在山路上,三步一滑、五步一摔,终于在天黑时到达那个患者家,看着他们的裤管糊满泥浆,女人又是想跪,赵声龙忙拦住她,“别跪了,再不让我给你男人换管,当心又梗阻感染了!”

这件事让赵声龙开启了他的医疗扶贫之路。

2018年至2020年,赵声龙收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2020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奖。他先后成立了“名医工作室”“乌蒙工匠工作室”,两次被昭通市委评为优秀名医,曾远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培训学习,多项技术填补市内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作为云南省“万人计划”名医和昭通市“鲲鹏计划”领军人才,赵声龙始终以病患为中心、服务群众零距离,每年都到基层义诊和科普,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广大贫困患者,他从不放弃,对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社会顽疾积极寻找解决之道,用便宜的药物和高超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研发自制多种手术器械用于临床,用低廉、高质的方法治愈患者,避免了很多患者和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2021年,他在革命老区威信县人民医院成立了“赵声龙专家基层工作站”,指导和帮助威信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提升专业技能,短短一年时间,威信县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已收治患者2091人次,完成门诊6123人次,全年手术929台次,住院收入800余万元,让革命老区的患者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节约了医保资金,为国家实现大病不出县的医改目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在长期的临床科研中,赵声龙最擅长的就是自主创新,精准穿刺经皮肾镜取石术及前列腺剜除术填补了昭通市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自主创新“两步法”治疗慢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效果显著,挽救了数百名肾衰竭患者和家庭。经他改良创新的《三叶法前列腺剜除术》用时短、效果佳、易推广;《微创快速应对医源性尿道损伤的治疗方法》已在昭通市多家医院普及,避免了多数的医源性损伤,他主持完成全市仅有的2个国家级医学教育项目和首个省级医学教育项目;同时负责组建昭通市器官移植办公室(OPO),让直升飞机首次降落医院,打通了全市空运转诊患者的绿色通道。

以爱为本,因材施教,是赵声龙培养年轻医生和学生的理念。在他的带领下,科室成立了相应的化验室,经过几年的努力建设,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准。为了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他主编完成了40万字的专著四部,赠送给基层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他时刻叮嘱要把学习作为终身习惯,更鼓励年轻一代走向全国,开阔眼界。让学生不仅在求学期间收获临床、科研能力的成长,更获得了与省内国内医疗先锋交往的胆识与信心。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两鬓斑白的赵声龙用27年的执着与追求,敬业与创新诠释了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他全身心扑在昭通市的医疗卫生事业上,其敬业精神,激励着身边的各路人士,他用勤劳朴实的双手和智慧,在平凡的乌蒙大地上默默奉献,谱写出一首无悔的人生之歌,为昭通市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面对“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昭通市第二届乌蒙工匠、昭通市第一届最美科技工作者;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等光环,以及享有“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奖励制度,赵声龙从未沉浸在他人眼里的“成就”中,他不曾忘记学医的初衷,进入医学院那天的场景历历在目,铮铮誓词依然回荡在耳边:健康所系,性命所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学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苦,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通讯员:刘瑶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