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昭通·视界 | 润物无声 同心筑梦——昭通学院创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纪实

 2023-03-22 10:15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1年10月19日,昭通学院“云南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正式揭牌。自此,昭通学院有了新的使命和任务。

中华民族一家亲,和谐发展一条心。近年来,昭通学院党委始终把“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理念贯穿于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通过健全组织体系、抓好课堂主阵地、打造教育载体、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科学研究和实践育人等途径,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书写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生动画卷。2022年年底,昭通学院荣获“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润物无声

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作用。坚持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之中。坚持“红色文化”每周讲,每学期开设1学分“中国共产党历史(四史)”,每班开设2学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势与政策课专题讲座。新增“赓续红色血脉 传承红色精神”“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昭通文化研究”“昭通地方历史”“昭通方言知多少”“中国大历史专题研讨”等10余门全校性公选课,编写出版了《昭通史话》《昭通简史》等教材,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课堂始终。把新生入学“开学第一课”“课程第一课”等关键节点加强课程思政引领,真正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注重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近三年来,昭通学院立项课程思政项目25项,其中省教育厅立项3项。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实行“3+3”协同育人模式。通过朗诵比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辩论赛等主题活动,大力推广普通话,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着力提高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构建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机制和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协作育人机制,大力开展校企、校政、校地合作,营造各民族和睦共处、团结共进的氛围。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通过师德专题教育启动会、师德师风警示教育专题会、师德师风交流座谈会、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师德师风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等,总结交流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新经验新做法,全面推进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重点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立德树人优异成绩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潜移默化

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

昭通学院新增“省耕国学文化课”,通过传授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理念和广博深厚的中华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学院注重把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各类艺术教育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机结合,充分挖掘昭通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如音乐学专业的“艺术概论”“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等课程充分融入了昭通地方民族元素,美术学专业的“油画”“国画”“版画”课程紧紧依托昭通大山大水、民族风俗拓展教学特色,工艺美术专业的“印染工艺”“编织工艺”“服装工艺”等课程,更是大量融入了昭通各民族民间美术元素。每一门课程的实践晚会、结课展出,学生都较好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元素有效运用到创作实践中,并创作了歌曲《昭通坝子》、舞蹈《月亮河》、合唱《撒麻》《阿卯喽》、绘画《马勺脸谱》、版画《彩云之南》等一大批优秀作品。

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宣讲团,深入昭通11个县(市、区)开展理论宣讲68场。创作舞台剧《赓续扎西魂》,将党史、红军长征史搬上了大舞台,为广大学生上了一堂立体生动的思政实践课。组织师生深入扎西干部学院、鲁甸县龙头山地震纪念馆、彝良罗炳辉将军纪念馆等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在学党史中坚定信心、坚守信念、坚定信仰。

深耕文学沃土,厚植爱国情怀。昭通学院师生坚持对地方文学的研究,是“昭通作家群”的中坚力量,通过校园文学研讨会、野草征文奖、文学沙龙、诗歌朗诵会、校园文学大赛等形式,推动各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凝聚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

坚守初心

强化民族团结进步科学研究

昭通学院成立扎西红色文化研究院深入开展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昭通段)建设及红色文化研究。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的水平实力持续增强、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研究成果不断丰富,成为地方研究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重大现实问题的重要基地。近3年,学校教师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科研立项9项,其中省级3项,厅级5项,公开发表民族团结方面论文40余篇;5位教师入选云岭大讲堂主讲嘉宾,其申报的关于中华文化、红色文化及民族文化方面的7个选题被确定为云岭大讲堂讲题。

知行合一

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实践育人

昭通学院积极拓展实践育人空间,持续深入开展“西部计划”,组建各类校级社会实践团队,挂牌成立云南省首家志愿服务学院。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引领同心筑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学雷锋”“争做新时代向上向善好青年”“青春心向党 建功新时代”“与信仰对话”“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团课,引导广大青年强化“五个认同”,通过“五四”歌咏比赛、“民族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看照片·讲故事”、“高雅艺术进校园”等品牌活动,牢固树立学院师生民族团结进步意识。

助力多民族散杂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昭通学院组织师生到昭通各县(市、区)开展高原特色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及加工技术帮扶;派出艺术学院师生到镇雄县王家寨进行墙体美化工作;派出科研团队参与赤水河、金沙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调研等,增强了师生服务“三农”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各族学生了解中华大地是各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奋斗的家园,牢固树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各民族团结一家亲意识。

昭通日报记者:杜恩亮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童博谣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