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良发界安置区:和谐“一家亲”

 2022-09-07 16:5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让异乡成家乡,让陋室变楼房,让贫困成历史,让生活奔小康。在彝良县发界安置区2460亩的土地上,来自16个乡(镇、街道)的18个民族5630户25725人在这里融荣与共,亲如一家。

共建共享,画好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发界安置区建设伊始,彝良县就强化宣传动员,在选点、户型、配套设施等方面广泛征求各族群众的意见建议,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措施变成各族群众的主观愿望和自觉行动,同时推选搬迁群众代表从始至终参与监督建设,分配住房时采取抽签自主选号。

共育共识,奏响民族团结进步“主旋律”。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界安置区广泛开展“致富之星”“ 民族团结楼栋”“民族团结好家风”等评选活动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活动,引导各族搬迁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融合中枝繁叶茂,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共促共融,搭建民族团结进步“连心桥”。搭建“乡愁”平台,通过主题馆、固定宣传屏幕、宣传展板、日常民俗节庆活动等,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安置区建设环境;搭建帮扶平台,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挂钩帮扶单位职工和街道干部与搬迁群众结对共建“认亲戚”,切实解决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搭建关爱平台,加强对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关爱关照,强化兜底服务能力建设;搭建服务平台,统筹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为各族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共扶共助,托起民族团结进步“致富梦” 。搭建“党建+人社+企业”的劳务输出平台,支持1.3万余名各族群众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其中扬帆社区被评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以扶贫车间为抓手,招商引资7家企业进驻扶贫车间,新增岗位200余个;盘活安置区农贸市场和商铺,为社区各民族群众提供就业创业岗位108个;就地开设物业管理、片区长等公益性岗位,解决无法外出人员就业问题。

共管共治,筑牢民族团结进步“防护墙”。培养并选配一批各族搬迁群众代表进入党组织、社区“两委”班子和工青妇等组织,构建五级综合治理网格,增强各族搬迁群众法治观念,发挥各族搬迁群众主人翁作用,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通讯员 李安林 文/图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民族团结 故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