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解难题 转变作风提效能 ——“金色热线·媒体问政”走进昭通

 2022-08-06 12:09  来源:云报客户端

走进文明城市创建一线、走进招商引资一线、走进乡村振兴一线,聚焦作风革命,直面群众关切,问思路、问举措、促作风转变、促效能提升。8月5日,“金色热线·媒体问政”节目走进昭通市,昭通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承新来到直播间,就昭通市交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等问题一一作答。

聚焦交通发展

昭通市昭阳区彩云路中段交通不畅,给市民出行带来了烦恼;金鹰大道没有建设人行道,市民出行只能在非机动车道上行走,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渝昆高铁建设推进情况如何……在“金色热线·媒体问政”直播间,杨承新直面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关切。

“彩云路存在影响市民出行的交通安全隐患,全市各级各部门都要高度重视,特别是交警部门要对中心城市进行全面盘查,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彻底整治,杜绝安全隐患。

“金鹰大道没有建设人行道,影响市民出行,昭通市政府和昭阳区政府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会,决定投资1100万元建设人行道,方便市民出行。

“渝昆高铁是京昆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昭通境内有114公里。工程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进展顺利,计划2027年8月建成通车。届时,从昭通到昆明只需要一个小时,到重庆只需要一个半小时。”

杨承新介绍,“十三五”以来,昭通市大力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昭通综合交通实现了“四个大跨越”。一是实现了高速公路建设大跨越,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21公里,在全省排名第四;二是实现了高铁建设大跨越,成贵高铁建成通车,渝昆高铁加快建设;三是实现了航空水运建设大跨越,昭通机场迁建加快推进,全省最大的内陆港口水富港加快建设;四是实现了农村公路建设大跨越,全市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2.2万公里,排名全省第三。

杨承新表示,当前,昭通综合交通体系仍然存在规模、质量、结构、层次“四个不适应”的问题。“十四五”期间,昭通将继续深入实施“交通强市”战略,构建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力争把昭通建设成滇川黔区域综合交通枢纽。

优化营商环境

“招商引资是实现昭通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变量。”“企业既要引得进来,更要服务好,要当好暖心‘店小二’。”“党中央、国务院助企纾困政策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

杨承新坦言,在服务企业优化营商环境上,昭通市下足了功夫,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很多不足,离市委、市政府提出3年内全市营商环境迈入全省“第一方阵”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提升服务上不断破难题、疏堵点,为推动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注入新动能。”杨承新说,招商引资是实现加快发展的最大变量,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的责任意识,“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的昭通品牌意识,强化政策招商、平台招商、中介招商、专班招商的各项举措,实现从打卡式招商到精准招商、从坐等客商到主动上门招商、从关门避商到开门迎商、从重签约招商到重实效招商的转变;要坚持把放权、服务、治理做到位,切实增强发展的吸引力、竞争力和软实力,着力打造服务暖心的营商环境;要把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需求作为最基本的标准,聚焦受理、办理、投诉、整改等环节,做到一窗接件、一键响应、一线接听、一盯到底,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着力打造环境舒心的政务环境;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制度机制、督查通报、追责问责,着力打造办事省心的服务环境。

“企业既要引得进来,更要服务好。”杨承新说,助企纾困是党中央、国务院当前稳经济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为确保政策直接惠及市场主体,昭通市及时出台了留抵退税相关政策,截至7月29日,全市已为1123户企业办理留抵退税84.1亿元。

持之以恒抓作风

“发展是硬道理,作风是硬条件,环境是硬支撑,要实现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就要持之以恒抓好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杨承新说,没有好作风就跑不出发展的加速度,没有好环境就引不来生蛋的“金凤凰”。

今年以来,在干部作风建设和营商环境改善方面,昭通市认真按照省委关于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的要求,大力开展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全力打通营商环境中的堵点、难点、痛点,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3.9万户,同比增长17.5%。

干部作风决定事业兴衰成败,高质量发展呼唤优良作风。昭通曾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中,昭通市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坚持把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工作,既抓就业、又抓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让干部作风在重点工作中得到锤炼。

在就业方面,昭通市紧紧围绕“技能更强、就业更稳、收入更高”的目标,要求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开展一对一网格管理、点对点劳务输出、实打实技能培训、心贴心稳岗服务。

在产业方面,昭通市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深入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示范创建,千方百计扶主体、育龙头、建基地、强品牌、拓市场,成功打造多个特色农业基地,种植竹子540万亩、苹果85万亩、马铃薯252万亩、花椒15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达到470户,为群众持续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昭通市始终坚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工作和作风革命、效能革命结合起来,始终坚持在基层一线、在大战大考中增强干部本领、锻炼培养识别选拔干部。目前,全市共选派4000多名驻村队员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接下来还将选派200多名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锻炼。围绕重大项目建设,抽调了一批作风正派、业务精干、吃苦耐劳的干部,充实到重大项目建设专班中,让干部到项目一线磨炼意志、淬炼作风、增长才干。聚焦重点产业推进组建招商专班,调整充实干部到驻外招商联络处,让干部用招商引资的实绩论英雄、用成绩写答卷。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干部作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