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六大战略”丨盐津:下“竹”功夫 绿了青山富了民

 2022-08-04 15:1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盛夏时节,盐津县随处可见青翠欲滴的竹林。坚韧挺拔、绵延起伏的竹林宛如一幅幅层峦叠嶂的绿色屏障,这里是“中国方竹之乡”,更是促进当地百姓经济增收的“绿色银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津县委、县政府立足自身优越的生态地理环境,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走实组织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把竹产业作为全县“三大富民产业”之一强势推进。

高位推动 重塑产业布局

盐津群众素来喜竹,种竹林、挖竹笋、享竹宴,利用天然的生态优势发掘竹笋价值已有多年历史,但“靠天吃饭”的种植方法、“小散乱”的发展模式、“自产自销”的粗放经营,极大地限制了盐津竹产业的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近年来,盐津县委、县政府紧扣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大高原特色产业”战略定位,将竹产业作为发展布局的重中之重来推动,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六大高原特色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竹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小组。并结合全县竹产业发展实际,明确提出了竹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以加快竹产业转型升级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高度组织化为抓手,调整优化产业发展结构,转变竹产业单一发展方式,以精深加工为带动、科技进步为支撑、利益联结为核心,推动“竹、槐、蜜、旅”产业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产业振兴基础。

截至目前,盐津县实有竹林面积118万亩,其中笋用竹102万亩,材用竹16万亩,竹产业资源富集。完成低效林改造21.5万亩,竹笋亩产量不断提升;在竹基地间种槐树200万株,建成中心蜂场9个、村级蜂场7个,养殖蜜蜂1200余箱,“竹、槐、蜜、旅”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提质增效 鼓起群众腰包

在盐津县普洱镇正沟村,8万亩竹海碧波荡漾,葱绿俊秀,一根根竹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村民们结伴到大山深处采挖春笋,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一天能够挖200多斤竹笋,收入有四五百元,大家干劲都很足。”普洱镇正沟村村民黄成云高兴地说。

谈起种植竹笋的好处,正沟村种植大户黄刚说,他以前在江苏做油漆工,四处奔波,收入还不稳定。了解到盐津大力发展竹产业,市场前景不错,就在2019年回来承包了135亩山地,他又种植了100亩左右,按鲜笋单价5元一市斤计算,光2021年就采收竹笋16吨,毛收入16万元,除去各种成本,纯利润有7万多元。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既照顾了家庭,又鼓起了钱袋子,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背井离乡四处打工,这样的日子从前想都不敢想!

为了引导老百姓种植笋用竹致富增收,盐津县紧抓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天保工程、生态治理等政策机遇,提出1200米以上海拔区域种植方竹,800—1200米海拔区域种植刺方竹的思路,遵循“应种尽种”“适地适竹”原则,通过“四个一批”(即新植一批:充分利用新一轮退耕还林、天保工程、退化林修复等林业工程项目大力发展竹产业;改造一批: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对低效残次林地进行竹苗补植,形成竹灌混交发展竹产业;更换一批:对现有用材林进行商品性采伐,对更新后的林地栽植竹子发展竹产业;选种一批:尊重“适地适竹”的原则,在800米海拔以下地区发展笋材两用竹)升级改造,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种竹增收的积极性。

科学规划笋用竹基地,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扮靓山乡的同时,也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柿子镇新生村一把伞竹基地农户张兴陆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我家有笋山50亩,每年进行低效竹林改造,一年收入达5万—6万元,2017年以来,又种植了50亩,现有竹林100亩,如果都投产的话,年收入将达到11万元以上。”张兴陆介绍起情况,笑得合不拢嘴。

稳步推进 融合发展见成效

立足资源优势,打破瓶颈束缚,大力发展群众致富项目。如今,在县委、县政府的统筹部署下,通过扩面升级、技术培训、引导管护、低效林改造等措施,竹笋年产量逐年上升,群众增收成效明显。2021年,全县竹笋产量约5.5万吨,实现一产产值5.5亿元,竹产业覆盖主产区农户3万余户,户均增收14000元以上,预计3—5年后,竹笋年产量达13万—15万吨,覆盖群众4.5万户左右,实现户均增收30000元以上。

2022年1月,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的第四批“中国特色竹业之乡”评审工作会上,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专家组对盐津县发展竹产业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充分肯定,盐津县申报“中国方竹之乡”顺利通过评审。2022年3月,中国林学会正式授予盐津县“中国方竹之乡”荣誉称号。这一称号对进一步助力品牌创建、产品创优、招商引资以及竹产业全产业链打造、全面提升竹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竹产业已真正成为盐津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通讯员:杨代迪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