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与担当为困难学生撑起一片天 ——大关县聚焦困难学生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侧记

 2021-12-05 07:51  来源:昭通新闻网

“家家都有小 ,人人都会老”。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孩子们有幸福的童年,那就有千家万户幸福愉悦的家庭。

凝心办实事,聚力解难题。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中,大关县聚焦“一老一小”多层次需求,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做好“老有所养”保障工作的同时,以“学有优教、学有乐教”为目标,大力破解困难学生群体入学难题,消除特殊学生群体就学顾虑,用爱托举希望之炬,照亮莘莘学子前行之路。

“特殊班级”打开“暖心门”

以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均衡发展,是教育扶持的根本。

在大关县复兴中学初一年级26班教室的黑板上,“再塑生命的人”6 个字引起同学们热烈地讨论。“我与作者海伦·凯勒经历相似,对我来说,能来这里读书,就是再塑生命,关心我的老师和叔叔阿姨,就是再塑我生命的人。”家住大关县天星镇中心村白房子村民小组的苗族学生朱欢说。

由于母亲难产早逝,父亲不知去向,13岁的朱欢和妹妹从小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快 70 岁的爷爷奶奶照管她们生活已然费劲,学习辅导更是想都不敢想。像朱欢这样特殊困难的学生,能成功培养一个,就能改善一个家庭、引领一个民族,让读书的重要性辐射到一个地区。班主任刘向银说:“我们一定会倾尽所学给他们最好的教导和关怀。”

朱欢所在的 26 班也称“团结班”,是复兴中学两个特殊班级之一。“为了让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孩子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特殊家庭的孩子能安心上学,我们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履行社会责任,于今年 9月组建了‘团结班’和‘自强班’,让他们在社会、学校和老师的关心下,找回在家庭缺失的爱。”复兴中学校长高金源如是说。

据悉,目前“团结班”有学生40人,大多来自大关县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自强班”有36 名学生,则来自丧失父母、单亲或父母失联的困难家庭。针对孩子们求学意愿强烈但基础差、缺少关爱、性格孤僻等共性问题,复兴中学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从全县选调了 10 余名专业教师,按照“补基础、强疏导”的方式开展教学。

入学更要稳学,大关县民政部门按每生每学年7000 元的补助标准,帮助两个班学生解决学习资料、生活等费用;复兴中学全校党员教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平均每月自发捐款 2500 元左右,用于资助困难学生和奖励进步学生。

“我一定要恪守自强不息、始于至善的精神,为家庭幸福,为国家富强,为民族复兴而刻苦学习!”学生们始终牢记初入复兴中学时的誓词,每日课前都要高声诵读,一颗“自强、感恩”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中悄声萌芽。

“结亲护苗”搭起“连心桥”

春雨润物,明德育才。

在大关县翠华镇田坝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大关县审计局党员杨德凤正在给五年级学生丁勇清进行课业辅导,桌上摆着她第一次走访时帮忙添置的学习用品和课外书。“娃娃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只要他好好读书,缺什么,我都会尽力帮他解决。”杨德凤明白,物质帮扶只能解一时之难,父母离异并长期在外务工,让丁勇清成了留守儿童,身上少了孩童该有的天真烂漫。在杨德凤和田坝村干部的沟通下,丁勇清的母亲近日回到了家中,时隔3年母子终于相聚。

杨德凤与丁勇清,是大关县“春雨行动”中,党员干部与困难学生“结亲戚、护成长”的一个缩影。

今年9月中旬,大关县印发了《关于开展“春雨行动”的通知》,处级党员领导干部模范带动,以上率下,至少结对帮助 2名困难学生,县直部门、各乡(镇)党员干部至少结对帮助 1名困难学生,为他们增添一个贴心的、特殊的“亲人”。大关县着力“物质帮助与精神关怀”双管齐下,为困难学生找回家庭缺失的“爱”,进一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目前,通过全县各中小学校、村(社区)、乡(镇)和县教体局的层层把关、筛选推荐,1635 名困难学生已全部完成结对和走访,党员干部们各显神通,从帮扶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助力教育扶持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让“春雨”真正滋润学生心田。

“全民助学”筑好“安心窝”

教育不在“庙堂之高”,而在于点滴实事。

每天 16 时 30 分,大关县翠华镇中心完小的孩子们依托“乡村少年宫”“留守儿童之家”等阵地,开启了每日“2 小时课堂”。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篮球、乒乓球、合唱、武术、舞蹈、绘画、手工、乐器、建筑模型制作等科目,由相应的老师给予免费的辅导帮助。

翠华镇中心完小校长刘顺前说:“我们学校有 80%以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课业辅导、兴趣培养和心理疏导都难以从家中获得。国家‘双减’政策实行以来,我们立马开启‘5+2’行动,尽可能地丰富课后2小时的活动类型,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更多的课后辅导与陪伴。

“双减”政策的创新落实是大关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缩影。今年以来,大关县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调研找问题,千方百计应期盼。紧抓“实”,突出“活”,开设“学生公交专线”,有效解决了学生上学路远、不安全等问题;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筹集并发放助学金120余万元,切实将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关心关爱送到贫困学生心坎上;组织购买理发工具,由党员教师义务为边远学校学生理发,解决了学生们理发难问题。同时,投资6000万元,启动了大关县一中体育综合训练场建设,即将实现几代师生的“运动梦”;投资6500万元,迁建木杆中学,拆除D级不安全校舍,确保师生安全;投资 8213万元,新建大关县龙洞小学,规划占地2万余平方米,预计明年秋季学期开始招生,顺应二胎、三胎政策入学需求……一项项聚焦教育的民生实事在关河大地徐徐展开。

目前 ,大关县“全民办教育”的工作局面已全面形成,“硬件+软件”“能力+素质”一体推进、同步发力,件件惠及民生、处处体现福祉,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人才动力,全力托举起边远地区学子的美好明天。

(通讯员 胡华玉 马 祎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