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人看昭通丨王丰:“温暖”让我留在这里

 2021-10-09 10: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昭通多元文化交融,文墨渊源深厚,素有“咽喉西蜀、锁钥南滇”“云南北大门”之称。作为出滇入川的重要通道,昭通以秀美山川和革命老区的魅力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外地人在此学习、工作及生活。为进一步凝聚昭通党史学习教育合力,通过不同视角,真切感受党的伟大和昭通历经沧桑巨变取得的辉煌成就,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策划采访“外地人看昭通·话巨变颂党恩”访谈稿件一组,今日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抚慰人心的烟火气,从清晨熙熙攘攘的滇东北大市场开始。商户们操着各地不同的方言,在自己的小店为幸福生活奋斗着、忙碌着。来自湖北省孝感市的王丰就是其中一员。

1999年,21岁的王丰开始辗转各地做生意,2006年来到昭通,开始经营一家“万科文体百货”店,一干便是15年。“缘分让我来到这里,温暖让我留在这里。”在王丰滔滔不绝的诉说中数次提到了“温暖”这个词。

“在外奔波多年,外地商户遭敲诈、受欺负的事我见过不少,但在昭通不会。当年蹬三轮爬坡送货时,常有昭通老乡会从背后帮我推上坡顶,水也不喝一口就匆匆走了,这份温暖与感动我永远不会忘记。”15年前的昭通给王丰的第一印象算不得多好,闭塞落后的交通,低矮破败的楼房,刚踏足这片土地时,他从未想到,这座城市将用自己细微处独特的魅力卸下“外来人”的防备心,吸引他在此成家立业。

如果说搭在三轮车后的“援手”是留下王丰的理由,那后来持续见证飞速发展的“昭通速度”和务实为民的“昭通作风”,就是留住王丰在此久居拼搏的“定心丸”。

近年来,昭通市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昭通考察时“三个更加”殷殷嘱托,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统领,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统筹推进了一大批以交通、教育、卫生、产业为重点的重大民生工程项目,昭通这座城市每天都展现着更好的样貌,发生着更美的变化。“发展太快了,现在我回老家探亲途中所用时间是刚来时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后高铁开通就更方便了。”王丰脸上流露出家乡人般的自豪,将持续定居的“自家人”心态表露无疑。

“党和政府把实惠让给我们,让大家都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金融补贴、税费减免......王丰乐呵呵地说着享受到的创业福利,如数家珍。“除了这些,交通秩序也值得一提,昨天送货忘戴头盔,交警拦下也不像过去直接开罚单,而是好言好语劝说教育,让我再次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和治理方式的转变!”句句点赞,将昭通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得淋漓尽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据悉,党史学习教育的“哨声”吹响以来,昭通市强化把以“我”为主、为民情怀、转变作风与办实事有机融合起来,聚焦巩固脱贫成果、移民搬迁提升、革命老区发展、为民服务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各地各部门纷纷出奇招、出快招、出实招,为人民排忧解难。目前,全市党员干部列出为民办实事清单8.6万件、已落实5.7万件,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直线攀升,点赞声此起彼伏。

询问货品的人越来越多,王丰又开始忙碌起来。“这么说吧,奋斗在昭通这个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只会增强,不会减少!”采访结束,离开王丰的商铺,他笑呵呵地竖起大拇指对我们说。

(通讯员 马祎 胡华玉 文/图)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学党史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