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童心向党” 关爱留守儿童 ——昭通市民族中学“结对共建、我为群众办实事”侧记

 2021-09-08 16:07  来源:昭通新闻网

编者按:

昭通市民族中学严格按照《关于开展单位(部门)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三双”首次服务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要求,切实把“三双”服务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促进单位与社区的深度融合,深入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全域提升,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组织党员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帮助昭阳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馨居社区群众解决难题,关爱社区留守儿童,使党员和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幸福馨居位于昭通市中心城市北部新区,临近昭阳工业园区,共安置昭阳区苏家院镇、靖安镇、洒渔镇、炎山镇、田坝乡等5个乡(镇)58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477人。因为社区留守儿童较多,昭通市民族中学开展的活动以帮助和服务社区留守儿童为主,同时在社区公共区域开展爱国卫生“7+1”专项行动等。

结对共建,落实“三双”工作

5月22日,昭通市民族中学党总支到幸福馨居社区开展以“亮身份、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为主题的活动。党总支与幸福馨居社区进行了全方位的深入沟通,商议确定并公布“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的开展、“三项清单”的落实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还确定每周六安排党员教师到幸福馨居儿童之家辅导学生,为幸福馨居社区制作宣传栏,宣传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宣传安全、文明生活、疫情防控等方面的知识。

昭通市民族中学在幸福馨居社区儿童之家开展“周末课堂志愿”活动。

传承红色基因,引导“童心向党”

孩子是祖国新时代的希望和接班人,为了让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昭通市民族中学党总支组织在职党员教师作志愿者,切实开展好“童心向党”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突出、方向明确、层次清楚,做实传承文章,引导“童心向党”。

5月29日,昭通市民族中学的志愿者们在儿童之家拉开了“周末课堂志愿”活动的序幕。志愿者们先了解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向孩子们简单介绍了昭通市民族中学的概况以及党总支的使命、课堂的流程和课堂纪律。孩子们很快进入了状态,拿起笔开始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积极举手请教。

后来,每次“周末课堂志愿”活动开展时,志愿者们一走进教室,孩子们探索知识的小手就高高举起。语文、数学各种问题应接不暇,志愿者们循循善诱,孩子们认真思考,一个个问题在愉快的氛围中慢慢消失,完成作业的孩子也当起了“小老师”,协助志愿者为其他孩子作讲解。此外,志愿者们还组织孩子做游戏、乘法口诀随口记、成语接龙、一字接词、上台背诵古诗、台上演唱歌曲等活动;他们为孩子讲解《悯农》,告诫孩子要爱惜粮食,铭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孩子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了作业,巩固了知识,劳逸结合中丰富了课余生活。

截至目前,志愿者们已经在儿童之家服务了10余次。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循循善诱下,学会了“七步洗手法”,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积极参与“创文”“创卫”

按照市创文办的要求,6月10日,昭通市民族中学到幸福馨居社区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昭通市民族中学教育课程之一,注重心理健康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学习环境,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重大,对学生家庭也起到了辅助、监督的作用,通过学校、家庭的“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和监督,共同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  

活动中,部分家长就孩子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了交流。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对手机的依赖?如何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针对这些问题,志愿者们充分利用教师的特性,耐心细致地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看法,为社区的家长们梳理了一系列教育、引导孩子们学习的方法。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恩亮)


审核: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