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日报》“七一”特刊⑥丨彝良:筑牢小康路 转型再出发

 2021-07-01 07: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历史的车轮碾过百年岁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彝良县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跨越。彝良是罗炳辉将军的故里,是刘平楷烈士的故乡,是红二、红六军团乌蒙回旋战的临时根据地。厚重的历史,鲜红的文化,红色基因已渗透进彝良人民的血脉,一代又一代传承,彝良人众志成城、团结奋进,阔步走过百年奋斗征程。

在彝良县角奎镇的渔府新区,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人们穿梭在沿河两岸干 净 整 洁 的 道路上,财富中心热闹无比……见证着将军故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一步告别千年贫困

彝良地处乌蒙山腹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云南省5个革命老区和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彝良围绕“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基本问题,举全县之力、凝全民之心、聚全民之智,决战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全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夯实,累计出列贫困村137个、脱贫5.4万余户24.6万余人,区域性、绝对性贫困得到根本解决。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02.9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213个,实施农村危房改造28933户。建成42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点)、安置搬迁群众11203户。累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1366个,累计投入产业扶持资金12.52亿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7.82亿元,“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部得到解决。2020年5月17日,全县256257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彝良如期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困扰彝良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解决,彝良终于告别千年贫困,走上了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

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30岁的彭家念,是天麻种植大户,在彝良种植天麻2000亩。“带领群众把天麻种好,就是在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作贡献!”在深山种天麻已有14年的彭家念,实现了种天麻致富并带领周边百姓脱贫,成为彝良的一个励志人物。彭家念介绍,下一步计划建设加工厂,提高天麻的附加值。小小的天麻成为了致富大产业。在彝良,像彭家念这样靠种植天麻走上致富路的人还很多。

彝良小草坝天麻享誉世界,彝良素有“天麻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彝良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聚力打造“三张牌”彝良版本,把天麻产业作为全县的主要支柱产业来培植,有力促进天麻产业高质量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县累计种植天麻12.56万亩,产鲜天麻5719万公斤,实现天麻产值94.51 亿元。2020 年,新增天麻种植2.98 万 亩,产鲜天麻 1260 万公斤,综合产值 22.01亿元,带动全县 1.5 万余户 6 万余名麻农人均增收 5300 元,实现了产业发展与巩固提升脱贫成效无缝衔接。彝良天麻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建立了“兰进”专家工作站、彝良天麻研究室,建成小草坝天麻野生种源保护区 2000 亩、天麻良种及“两菌”选育繁育基地两个。大力发展天麻产业,是彝良县因势利导发展产业的一个缩影。

彝良因地制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粮、烟、畜等传统产业实现了龙头带动、提质增量。天麻、竹子、草虫鸡、百草羊、乌金猪等优势产业得到较好培育,魔 芋、辣椒等特色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功申报“云南省一县一业药材天麻特色县”,彝良天麻被列为全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重点打造,完成天麻标准化种植2.83万亩,实现产值20.3亿元;小草坝天麻国际交易中心成功开市;山益宝、恒基环保、宸宇生猪屠宰场、万物生土鸡、巴食川珍竹笋加工厂等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同时,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晨狮建材日产 2500 吨水泥生产线、煤矿转型升级等一批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建成沐阳硅业和福仕特两个100万吨硅洗选厂,硅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天麻产业、生态农业、特色养殖业、硅产业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前单一的铅锌矿业,实现了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提效

驱车从高速公路过收费站后两分钟,就能看到漂亮的渔湖新城小区,小区的小广场上,老人在树荫下闲聊,孩子们在玩耍。这只是彝良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速提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领秀国际、世纪金街、天立学府华庭、发界新区等一批房地产项目有力改善了群众住房条件。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从山上搬到了山下。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 0.8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森林覆盖率达48.25%。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取得积极成效,2012 年 “9·07”地震的影响基本消除,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精气神得到较大提振。

彝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荣获云南省2019年度“县域跨越发展先进县”称号。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达到 101.1 亿元,总量超“十三五”规划目标21.1亿元;人均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1374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7388 元,年均增长8.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 2015 年的2.84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5.19 亿元,年均增长 12.8%;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196.3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 1.1 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2015 年的 15.04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 23.4 亿元,年均增长 9.2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67元,增速达到 8.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8192 元,增速达到 7.32%。经济发展呈现“总量跨越、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

彝良县建立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增长机制,民生事业蓬勃发展。实施县第二人民医院等医疗建设项目,新增卫生业务用房16 万平方米;县人民医院提质达标建设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成功创建为“二级甲等”医院;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就业再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全县所有行政村、学校、村卫生室实现光宽带网络全覆盖;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美丽县城” 及“天麻小镇”建设正在推进中。

创新教育投入模式,累计投入19.25亿元补齐教育短板,四川神州天立学校落户彝良,办学模式实现多元化;大力推进控辍保学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加快推进“全面改薄”项目,完成校舍、运动场等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32个;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发展迈入“高速时代”

2020年12月31日,宜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在历时3年建设后通车,标志着彝良结束了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在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役的同时,彝良将“五网”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夯实发展基础、筑牢发展基石,彝良发展迈入“高速时代”。

记者看到,从牛街到小草坝的二级公路两旁,苍翠的行道树和明黄色的菊花相互映衬,从山顶俯瞰,公路宛如巨龙盘旋在绵延的山峦之间。沿途遇到几名村民,都说路修好了,出行方便了,山不再高,路不再崎岖,一条通往外界、通向远方的幸福大道已经打通。

彝良交通运输既有宜昭高速公路这样的“大动脉”,也有“毛细血管”一样网状辐射的乡村、村组道路,“最后一公里”已经打通。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总投资216.8亿元,县域内所有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累计硬化建制村公路 830 公里,硬化自然村公路 2300 公里,完成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130公里,危桥改造13座,建成乡(镇)客运站 11 个。相继建成彝牛二级公路、彝镇三级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渝昆高铁开工建设,宜昭高速公路二期、昭泸高速等交通项目加快推进。道路运输综合保障能力大为提升,营运车辆结构优化明显提升,道路运输能力显著增强。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稳定增长、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国土空间开发、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结构优化等提供了战略支撑。

回眸百年,彝良沧桑巨变,从红色基因到铅锌矿的崛起,从小天麻到大产业,从 “9·07”地震到脱贫攻坚的嬗变。彝良更加美丽,红色基因根植在彝良人民的心中,吃苦耐劳、敢于拼搏的精神,战胜贫困、奔向幸福新生活的信心,凸显在每一个彝良人身上。

站在新时代新阶段,市委、市政府彝良威信现场办公会为彝良的发展规划了新蓝图:彝良要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工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优质天麻产业基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彝良“十四五”工作的“纲”和“魂”。致知力行谱新篇,踵事增华再远航。有红色精神的滋养,有红色基因的传承,有红色故里历史文化的熏陶,彝良县委、县政府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和决心,切实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职责和使命,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美丽新彝良谱写新 的发展篇章。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允琪  张永刚)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聂学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