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青年讲师余才皓: 昔日地震灾区立军功 如今抗疫一线展风采

 2021-05-12 16:23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天慢慢暗了下来,在水田寨一栋门、窗雕刻有花草的花房子里,博古把象征权力的中央委员会印章、中央政治局书记处印章、中央书记处条形章这三颗印章和一副‘挑子’移交给张闻天,完成了权力交接。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博古交权的这一天,恰逢农历立春,大自然的春天到了,中国革命的春天也来到了……”近日,在瑞丽市勐卯镇金坎边境疫情防控卡点的露天广场上,一场党史学习教育宣讲报告正在进行。宣讲人余才晧满怀激情,绘声绘色地为参与抗疫的鲁甸县文屏镇民兵讲述了1935年2月5日发生在威信扎西“博古交权”的故事。

余才皓是一位退伍军人,2012年12月,他从家乡鲁甸县龙头山镇入伍到驻曲靖某部炮兵团。当时体重只有50公斤的他,在部队里很不起眼。但他勇于吃苦、勤于训练,两年后就成了团里的军事骨干。特别是2014年家乡鲁甸发生6.5级地震,在参加抗震救灾时,他展现出了一名军人特有的本色。

当时,余才皓和战友们赶到受灾较重的鲁甸县火德红乡,负责搜救幸存者和寻找遇难者遗体。由于搜寻完全要靠徒手搬运石块,强度特别大,战士们一二十分钟轮换一次。可轮到余才皓休息时,他就是不停手,埋着头一直挖。然而谁也不知道,那一天位于震中龙头山余才皓的家已经变成了一片瓦砾,奶奶、嫂子和侄女3人遇难,妈妈头部受了重伤被送到医院。虽然,事后余才皓从小姨口中得知了亲人遇难的噩耗,但作为普通士兵和预备党员的他,一直坚守在火德红灾区一线,和战友们并肩战斗,抢救伤员。

2014年,荣立了二等功的余才皓脱下军装回到家乡,被安置在鲁甸县文屏镇综合办公室工作,2019年4月,他担任镇综合办主任、专武干事。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评为昭通市脱贫攻坚“乌蒙青年文明先锋”。

今年3月31日,瑞丽市疫情发生后,得到了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援。4月28日,鲁甸派出民兵对口支援瑞丽边境疫情防控工作。接到通知后,作为退伍军人的余才皓,第一时间向组织主动请缨到瑞丽助力抗疫,并担任了文屏镇民兵应急分队的排长。

除了肩负抗疫的责任外,余才皓还有一个“头衔”就是昭通青年宣讲团讲师。作为讲师,他感到了压力,但为了做好宣讲这门“功课”,他在背后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通过刻苦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坚守在执勤点上的余才皓发挥自己的优势,为支援瑞丽抗疫的文屏镇应急民兵分队作了这场宣讲。

台上,余才皓讲得生动;台下,民兵们听得专注。大家通过聆听感人的党史故事,接受红色洗礼,在学习中感悟初心使命、践行责任担当,为支援瑞丽抗疫积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建忠 文/图)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鲁甸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