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六大措施加强“城市病”整治实现华美蝶变

 2021-04-26 22:5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今年春天,漫步在威信县城,一条条街道干净整洁、绿树成荫,一幢幢房屋“穿衣戴帽”、焕然一新,一个个广场、公园美好亮丽、游人如织,扎西老街、扎西大道等特色街区流光溢彩、璀璨夺目。整座县城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新……

3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命名“云南省美丽县城”“云南省特色小镇”的通知,昭通的绥江县、威信县成为获得“云南省美丽县城”的16个县中的两个,加上2020年荣获“云南省美丽县城”的水富市,昭通11 个县(市、区)中,已经有3个获得了“云南省美丽县城”称号。

昭通城镇化正在阔步前进。

一段令人酸楚的“阵痛期”

昭通地处滇、川、黔、渝三省一市经济文化交汇地,下辖11个县(市、区),国土面积2302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1.64平方公里,现有629万人,目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45.3%。

其实,昭通和所有城市一样,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有过一段令人酸楚的“阵痛期”。由于城市规划前瞻性、全局性和可持续性不强,城市发展规模、速度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相匹配,市政设施不配套、不完善,污水横流、水体黑臭、垃圾乱堆乱倒等“脏乱差”现象突出;道路交通拥堵,停车设施不足;老城区残缺陈旧,“牛皮癣”“蜘蛛网”随处可见;城市管网不畅、内涝等“城市病”较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形象,阻碍了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十三五”以来,昭通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级决策部署,坚持规划引领,全力推进国土空间规划顶层设计,编制完成《昭通概念性空间规划》《昭通市城市总体规划》《昭通中心城区风貌色彩规划》,按照“一主两副、多点支撑”的城市构架,推进组团式规划、功能布局、一体化发展,开展昭通中心城市昭阳城区现状网格化体验调研,找准城市建设问题短板,对长期以来的“城市病”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响昭通“城市病”治理攻坚战。

脱下“脏衣服” 换上“新靓装”

环境卫生是城市的脸面。昭通市深入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以爱国卫生“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专项行动为抓手,加快推进洗手池、卫生厕所和城市“两污”等设施建设,累计建成并达标使用洗手池8437座,中心城区公共厕所达到每平方公里5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13套、城市垃圾处理设施14套、垃圾中转站35座,建成排水管网1520公里,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十二五”末的78.8%、53.9%增至97.4%、100%,城市“两污”收集率和处理率大幅提升。

重拳整治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昔日臭不可闻、惨不忍睹的三善堂垃圾场变成了青翠欲滴、生机勃勃的绿草地,群众竖起大拇指;日处理生活垃圾800吨的焚烧发电厂点火运行,实现昭通中心城市生活垃圾日产日清、100%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镇雄、威信两县赤水河流域周边生活垃圾全收集、全处理,全市河库水系离“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的目标越来越近。

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

各县(市、区)以“有序、方便、快捷”为目标,持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提高路网密度,全力打通各类“断头路、拥堵点”,畅通城市路网“微循环”,新增城市道路219公里478.2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增至766.8公里1392万平方米,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6公里,城市内联外通堵点全部打通;实施路面、路灯、管线、绿化带等设施设备改造维护工程,不断提升道路通行舒适度和景观效果。昭通中心城市高标准建成昭璞绿道,打造省耕国学文化公园环湖跑道、乌蒙水乡环湖跑道等慢行系统,城市出行“体验值”大幅提升。

保持“老味道” 增添“新风尚”

文体公园、吾悦广场和红星美凯龙·合景广场等一批城市“会客厅”、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城市品位不断提高,“秋韵昭通·苹果之城”展现迷人魅力。按照“尊重历史、因地制宜、修旧如旧”的原则,倾力打造威信“红色小镇”,严格管护威信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风貌,让城市留住记忆,让百姓记住乡愁。扎实推进“美丽县城”创建工作,水富、鲁甸、威信、绥江等地通过实施美化、绿化、亮化工程,过去杂乱无章、破旧无序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历史文化风貌与现代都市文明在滇东北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昭通“颜值”不断刷新,市民自豪感、荣誉感不断增强。

“威信县城如今街道整洁、房屋亮丽、绿树成荫,我生活在县城70多年了,从未像今天这样感觉到县城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最近,记者到威信县采访,偶遇正在扎西老街上散步的刘明寿老人,他幸福地向记者介绍威信县城的“蝶变”和自己的感受。

刘明寿老人生于1947年,家住县城边上的万仙观下。“我是生在县城边、长在县城里,70多年来亲眼看到县城一天天地变美。现在,我每天步行五六公里,要么游扎西大道看看高速公路,要么逛高铁站,大多数时候是像今天这样,走走扎西老街,在公园里晒晒太阳,享受着党和国家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突出“法治化” 加强“微管理”

制定出台《昭通市城市管理条例》《昭通市城市河道管理条例》两部地方法规,城市管理实现有法可依。全市累计拆除城乡“两违”建筑402.3万平方米,全力消除“蜘蛛网”“牛皮癣”、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顽疾。积极探索智慧城管新路径,昭阳、鲁甸配套建设公园“智慧停车场”,水富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指挥监督平台,城市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智慧化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市成功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4个(鲁甸、水富、镇雄、绥江)、省级卫生城市11个、省级园林城市2个、“美丽县城”3个。在2020年云南省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中, 7个县市(水富、绥江、镇雄、威信、盐津、大关、永善)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通报表扬,城市“脸上”更干净,“面上”更漂亮,“头上”更清爽。

疏通“毛细血管” 建设“海绵城市”

坚持以防为主 、防抗结合,加大城市内涝治理,消除全市31处内涝点,疏通地下“毛细血管”,“遇雨成灾”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强化控源截污、抓实内源治理、注重生态修复,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全面完成20.6亿元的16类工程项目,昔日的“垃圾河、臭水河”正向“生态河、景观河”华丽蜕变;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建成排水管网1520公里;建成各类绿地4123.8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增至31.3%,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77.6%;建成65.5公顷的省耕国学文化公园、29.2公顷的乌蒙水乡公园,水与城市和谐共生的亲水空间新格局逐步形成。

实施“旧改新” 共筑“安居梦”

坚持民生优先,相继引进碧桂园、融创、中梁、俊发等企业,参与旧城、老旧小区、城中村等城市更新改造,城市功能更完善,旧貌换新颜。着力抓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9.7万套,老旧小区改造358个3.14万户,建成保障性住房7.5万套,发放租赁补贴12万户,全市近38.5万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了“安居梦”;加快“烂尾楼”整治,实行“一楼一策”、分类推进,御峰云府、玉屏尚城等“烂尾”多年的项目成功“复活”,起死回生。

城镇化是一个地方发展水平的标志,农民进城安置加速了昭通的城镇化进程。昭通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啃下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探索创新“跨县搬迁、集中安置、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奏好建设配套搬家、就业产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部曲”,建成以靖安、卯家湾为代表的69个集中安置区(点),35.47万搬迁群众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迁入新居,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一步跨越。

“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千好万好不如社会主义好……”在绥江县城兆佳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老年活动中心,由社区老年人自发组成的老年合唱队用幸福的歌声唱出了喜迁新居的喜悦之情,也唱响了搬迁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勤劳致富奔小康的新期盼。

大美昭通,未来可期。昭通,正通过治病康体向华美蝶变,一座座独具魅力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呼之欲出、款款走来。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忠华)


审核:   责任编辑:陈忠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陈忠华
标签 >> 华美蝶变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