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万丈是日月的光辉——东西部扶贫协作教育领域成绩凸显

 2021-04-02 10:4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有一种情谊叫心手相连;有一种激励叫共奔小康;有一种真情叫不离不弃;有一种坚持叫责任担当。昭通市与广东省东莞市、中山市相隔千里,但山水相近、人缘相亲,扶贫协作之花多彩绽放。

2016年以来,东西部对口帮扶教育协作工作按照“昭通所需,东莞、中山所能”的原则,以“人才培养”为主题,通过“走出去”开拓新视野的方式,昭通校(园)长、教学骨干等共1170人到东莞、中山培训交流;通过“请进来”传播新理念的方式,东莞、中山共有753名教育名师名家深入到昭通教育一线指导,培训昭通教师1.8万人。昭通共输送初中毕业生11208人到东莞、中山就读中职学校,使其学得一技之长,就业后帮助家庭摆脱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5年来,昭通携手东莞、中山坚持“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原则,在教育扶贫方面全面发力,谱写了携手攻坚战贫困、并肩共筑小康梦的壮丽篇章。

跨越万水千山 满腔热情帮扶

他们带着项目、资金、先进的理念和满腔热情,跨越万水千山来到昭通。他们就是东莞、中山派往昭通的帮扶干部。

2020年,昭通市教育体育局与东莞市教育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分别签订了新一轮对口帮扶协议,昭通市、县两级教育部门选派215名教师到东莞、中山培训学习;东莞、中山选派201名教师到昭通挂职支教和指导中考、高考备考交流活动,昭通输送初中毕业生2729人到东莞、中山就读中职学校。

昭通选派教师113人到东莞、中山培训;东莞、中山选派名师86人深入昭通教育一线指导。

实施“牵手工程”,昭通共有16所中小学、幼儿园分别与东莞6所、中山10所中小学、幼儿园结成 “牵手学校”,建立帮扶关系,学校间通过开展组团式交流活动,一步引领昭通学校管理理念更新,强化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昭通市职业教育中心与东莞市技师学院签订“校校合作”共建协议,从两校发展规划、专业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建,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产业和企业资源集聚优势,开展“校企合作”,达到“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双赢”的目标。

深化教育帮扶,为群众发展“加速”。围绕“一间校舍温暖一群孩子”,东莞、中山投入资金7亿元援建64所校舍,其中两市分别捐资3000万元在卯家湾安置区、靖安安置区帮建配套学校;深化职业教育协作,两市累计落实资金4.36亿元支持昭通籍初中毕业生8595人到东部接受优质中等职业教育,推动实现“培养一个孩子,就业一名技工,脱贫一个家庭”。东莞、中山共招收昭通籍贫困学生3255人就读职业学校,首批毕业学生已推荐就业1075人。

东莞助力7299个家庭“斩断穷根”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2017年至2020年,依托东莞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人才、管理以及东莞制造业发达且用工需求大等优势,东莞投入专项职业教育资金2.86亿元,累计招收昭通籍应届初中毕业生7299人到东莞中等职业学校就读,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在东莞就业。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东莞市深化拓展“闭环式”职业教育扶贫协作,助力昭通7299个贫困家庭“斩断穷根”,助力昭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东莞从教学管理、师资配备、结对帮扶等方面切实做好昭通学生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各中等职业学校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昭通籍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就读的昭通籍学生与东莞籍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免费入读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昭通籍学生按照每年2000元的标准发放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为减轻昭通籍学生经济负担,东莞免除昭通籍学生的住宿费和书本费,按每生每年1200元的标准给予交通等生活补助。作为直接招收昭通籍学生的重要补充,安排东莞市理工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东莞市商业学校等6所学校与昭通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对接,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帮助昭通市中等职业学校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

2017年至2020年,东莞减免了昭通籍学生学费、住宿费4335万元,为昭通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310万元,发放交通生活补助经费990万元。2020届昭通籍毕业生共有983人,升学就业率99.08%。共有872名学生落实了就业岗位,525人在东莞就业,就业学生的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穷孩子”变为“富技工”理论转化为现实,有效斩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达到了“授人以渔”的效果。

中山创建教育扶贫“中山样本”

2016年以来,中山在帮扶昭通教育方面积极创新,通过夯实基础教育、提升教育质量、大力扶智扶志等“教育兴昭”的系列举措斩断贫困代际传递,探索创建了教育扶贫的“中山样本”。

5年来,中山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基础教育软硬件建设,着力解决学生入学难问题,投入2.74亿元援建昭通各级各类学校10所。在永善县红光安置区投入财政帮扶资金3150万元援建中山博爱学校,投入使用后解决2000多名学生入学难问题。在盐津县投入资金4285万元优先发展盐津教育事业,援建柿子镇第二小学、豆沙长胜希望小学、水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小学及幼儿园、新建滩头小学等,解决3000多名适龄儿童入学问题。在靖安安置区投入3000万元援建中山博爱小学、靖安安置区中学等学校。投入1386万元援建绥江县兆佳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幼儿园,吸纳360人入园。

中山加强学校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全覆盖,增强交流学习,着力更新教育观念。动员47所学校与对口县38所学校结对,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教学教研探讨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以“教育兴昭”助力脱贫攻坚。中山选派23名骨干教师到昭通市、县两级学校开展支教活动。同时,接收昭通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研员队伍到中山跟岗培训,为昭通骨干教师开展普高教育“1+9”跟岗培训。促进两地教师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技术互学,为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加大对中等职业学生的教育投入,着力提升职业教育减贫实效。2017年,中山市教育部门开始把职业教育联合办学作为助力昭通脱贫攻坚的治本举措。投入财政资金逾1.48亿元,招收2894名昭通籍学生到广东省免费就读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组建“格力班”“长隆班”等特色班,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实施“粤菜师傅工程”,建立2个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2个省级粤菜大师工作室,培训云南“粤菜师傅”600多人,320多名昭通劳动力和学生取得厨师职业资格,实现“一人学成有技,就业致富全家”。

全面动员社会各界爱心力量,着力提升教育扶智扶志质量。依托中山侨乡优势,发动港澳台爱心人士支持昭通教育扶智扶志上新台阶。全面发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募集资金,设立“永青助学金”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助学金”“中山·盐津贫困学子助学金”,开设“火炬理工学校慈善阳光班”,筹集297.3万元资助1100多名优秀贫困学生圆读书梦。开展“牵手红卡,让爱回家”项目,组织捐赠价值2300多万元的红卡智能手表和电视台采编系统设备,打造留守儿童德育新平台,该项目入选第二届中国优秀扶贫案例。中山邻舍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向大关、绥江捐赠价值25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在校园开设公益店。同时,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志愿者为孩子们带去儿童防性侵犯教育等课程,该项目入选“2019南粤慈善之夜”公益项目。举办“博爱中山情系昭通——百个爱心家庭牵手百名留守儿童”扶贫助学之旅活动,组织中山爱心父母走访慰问和资助昭通市贫困留守儿童,中山市慈善总会·联翔慈善基金会向昭通市慈善总会捐赠爱心物资及善款210万元等。

中山教师吴权明、李春雨、李佳、胡汉超等来到盐津、大关支教。他们带动引领教学的提升,贡献中山教育智慧,展现中山教育理念,促进了大关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献上“中山智慧”。

5年来,中山市在全国率先建立“组团”帮扶模式,全市25个镇(街)组成4个组团,每个组团对口帮扶昭通一个县,全面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率先实现对口帮扶县、县级学校、县级医院和182个深度贫困村“四个结对帮扶全覆盖”;推动对口帮扶的4个县于2019年全部脱贫摘帽;由中山国有企业出资与昭通地方民营企业合作,率先打造云南省首个“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东西部扶贫产业合作项目,做大做强昭通竹产业;率先在永善建成云南省首个县域整体“120”院前急救体系;率先在盐津建成云南省首个东西部扶贫协作县级医院博士工作站、首个心血管介入手术室;在广东省率先创立“消费扶贫盒子”项目——可“溯源”的扶贫产品自助售卖机器,为深入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探索和积累了经验。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允琪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