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式”帮扶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

 2021-03-23 14: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路上的“拦路虎”,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持续补齐的民生短板。2016年,自广东东莞、中山结对昭通进行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以来,医疗卫生事业也是聚焦的重点领域。东莞、中山在昭通援建一批新的乡(镇)卫生院,为的是方便老百姓就近看好病;一批又一批的医疗帮扶团队如约而至,为的是将全新的思路和治疗方法留在昭通、惠及百姓,做到“人走技术不走”。

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专家服务

2019年9月,钟俊贤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从东莞来到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

贫困地区医疗条件差,老百姓习惯了“小病忍着、大病拖着”。

一个患者发现脑内囊肿9年,反复头痛,去很多地方都没治好,后来听说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有东莞专家来支援,就抱着试试的心态到门诊咨询。结合患者的病情和经济情况,钟俊贤为他进行了脑内囊肿穿刺分流手术治疗,术后效果良好,患者头痛消失,而且患者才自费2000元,比起他咨询的某大医院要25万元实惠很多。

在多次的诊断治疗过程中,钟俊贤发现在贫困地区人们普遍认为开颅手术极具危险性,死亡率高,得了脑瘤就是得了绝症,所以宁可拖着也不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为了让更多的村民正确认识疾病,钟俊贤加班加点制作科普宣传知识,让住院患者把宣传资料带回村里发放给村民,利用义诊的契机,为村民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指导大家用药,努力提高农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能力。

钟俊贤作为东莞东华医院神经导航立体定向技术的领头人,也是医院科室里的技术骨干,一直负责教学、科研、质控工作,有着丰富的带教经验。他相信自己的力量和技术能够带领大家把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建立起来,钟俊贤制定了神经外科建设方案,得到了医院和相关部门的支持。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2019年11月20日,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正式开科,结束了建院43年来无神经外科的历史,也标志着东莞对口帮扶在昭通医疗卫生领域再结新果。

鲁甸县茨院回族乡88岁的李翠英老人,眼睛看不清东西已经两年多了,家人都觉得是上了年纪的缘故。直到2019年9月,她经人介绍来到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于强医生一看便知怎么回事,让她马上登记检查做白内障复明手术。手术次日,她回来复查,“做完手术后看什么都清清楚楚。”李翠英握住于强的手非常激动地说。

于强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教授、医学博士,东莞光明眼科医院副院长,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是我国知名的眼科专家。2018年,受广东省第五扶贫协作工作组委托,于强带领医护团队,不远千里来到鲁甸县开展医疗帮扶。

在刚到鲁甸县帮扶时,于强调研发现该县有40多万人口,只有3名眼科医生,且均不能独立完成治疗性手术。眼疾病会导致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去劳动能力,贫困患者面临因病返贫的风险,提高鲁甸县眼科诊疗水平迫在眉睫。

鲁甸县各级领导对眼科帮扶项目高度重视,2018年9月,鲁甸县与东莞光明眼科医院签订了医疗帮扶协议,决定在鲁甸县人民医院成立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

付出总有收获,在于强的努力下,鲁甸·东莞眼视光诊疗中心已可以开展眼底荧光造影术、糖尿病视网膜光凝术等几十种眼科手术,周边和邻县的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中心一挂牌,就开展了白内障筛查1200人次,免费为525名患者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接诊眼科患者超过1万人次,让1100多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结束了患者需要到省、市级医院请专家到鲁甸县才能做白内障复明手术的历史。

东莞、中山针对我市医疗机构的薄弱学科,选派对应专家到我市医疗机构驻点帮扶。两市已派出293名妇产科、内科、儿科、外科、泌尿科、皮肤科、康复科、中医、影像学、检验学、B超等学科专家到我市开展挂职带教等工作,通过定期开展医学学术讲座、临床示范带教培训,充分发挥帮扶支医专家的引领示范作用,“帮管理、传技术、带人才”,使我市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和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服务。 

优化医疗软硬件建设 提高医疗质量

“现在好了,到处都宽敞明亮、干干净净的,心情都比以前舒畅点。分科室后,不再拥挤了,我们也不用等候了,设施设备也都是崭新的,有大医院的感觉!”在永善县莲峰镇中心卫生院陪伴孩子输液治疗的莲峰镇和平村2组的龙远才连连夸赞。

“之前,我们的业务用房只有900余平方米,科室设置不健全,特别拥挤,病床只有30张,一到冬天,就必须在过道上加床为群众输液。”当地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涛回顾起以前的艰苦条件,连连摇头。

为帮助当地群众改善医疗卫生条件,中山市投入640万元,建设了莲峰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永善县卫健局基建股股长李光明说:“莲峰镇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共4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270多平方米,包含了标准的住院病房、手术室、产科、儿科、辅助科室等。”

莲峰镇中心卫生院建成并投入使用,使当地医疗条件得到改善。“现在我们卫生院的科室齐全,有85张病床,群众的就医条件和医生的工作条件都有明显改善。”张涛高兴地说。

莲峰镇中心卫生院的建设只是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如今,像这样的卫生室,如星火燎原,点燃了这些贫困村的“健康”希望。

东莞、中山两市共投入1.166亿元在昭通建设418个村卫生室并配套相关设施设备。原先一个个简陋破旧的卫生室升级为宽敞明亮的“微医院”,先进的医疗设备替代了简单的医疗工具,解决了许许多多贫困家庭“看病难”“医疗条件差”的问题。

真情“传帮带”把医疗技术留给昭通

不仅“输血”,更要“造血”,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7岁的鲁甸县青年医生王黎怎么也想不到,2017年,她幸运地被派去了东莞进修学习,并在短短的3年间就从一名刚刚走出校门的新手医生,成长为鲁甸县人民医院眼科的骨干医生。

“在东莞两次的深入跟班学习,都是院长和专家亲自指导,怎么会学不到技术。”王黎直言她的成长离不开东莞老师们真情实意的“传帮带”。

王黎是东莞、中山对昭通开展医疗帮扶、深化医院与医院结对共建机制中众多成员之一。这种协作帮扶,已开始让昭通医疗产生“造血”能力,一些当地的医生逐渐成熟,开始独立站上手术台为患者开展治疗……

对口帮扶以来,我市共派出590名医务人员到东莞、中山进修学习,涉及临床医学、中医学、护理学、检验学、影像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等专业。通过进修培训和考察学习,有效提升县级医疗机构管理能力和医疗技术水平。

从2017年开始,东莞就先后选派出211人次医疗骨干在驻点医院科室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和培训技术,填补当地多项医疗空白。例如,协助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成立关节疾病治疗中心和神经外科,协助昭阳区中医医院建立儿科,协助威信县人民医院建立ICU,等等。

“我能力有限,但我要尽我最大的努力把巧家妇科工作带出成效。”原本支医工作期限已到,林静雅又主动申请延长1年。

2018年8月,34岁的东莞市石排镇妇科医生林静雅来到昭通对口支医。林静雅医生认为,当时巧家县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不管医生还是患者,对妇科缺乏认识,很多可以预防的妇科疾病拖到病变了才做检查,而医院又缺乏妇检设备。“所以我下定决心多留1年,把这里的妇科工作带起来。”

林静雅医生兢兢业业,带着当地医生手把手讲解示范妇科手术,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妇科。在林静雅医生的帮扶和推动下,巧家县已可开展妇科腔镜下输卵管妊娠切除和取胚、良性卵巢囊肿剥除等妇科手术,巧家县人民医院还引进了宫腔镜等技术设备。

一批批医疗专家的到来,不仅为当地医疗解了燃眉之急,更留下了专业技术。支医专家重点对各县(区)医疗机构薄弱科室建设进行指导,帮扶以来取得巨大成效。中山市中医医院帮助大关县人民医院骨科提升业务技术,带领县人民医院骨科医师开展了全身各部位骨折及四肢血管神经断裂显微修复术等20余项新技术;中山市人民医院与盐津县人民医院建立远程会诊系统,为多名恶性肿瘤、先天性心脏病、重症压疮、新生儿紫绀等疑难患者开展远程会诊,既为患者把握住最佳治疗时机,又节约就医费用。同时,为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先进技术、促进医疗水平提升提供了机会。2019年10月,盐津县人民医院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的帮助下,开通了5G智慧医院远程视频手术指导,并开展首例远程手术指导。

在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关心、帮助和指导下,昭阳区中医医院成立儿科,儿科的成立补齐了昭阳区中医医院建院60多年来没有儿科的短板。市第二人民医院能做膝关节置换手术以来,每年只能做60例左右。东莞石碣医院帮扶专家袁志坤通过推广无痛管理和快速康复理念,为医院培养了一支能应用新技术的人才队伍,每年将手术增加至240例,让昭通许多髋膝骨关节病患者摆脱了拐杖。

东莞、中山一批批支医医生、护士,踏遍了昭通的山山水水,把所有的智慧、心血和汗水抛洒其中,不计个人得失,长期在大山深处与这里的群众携手奋斗、攻坚克难。他们几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老人生病无法照顾,妻子儿女无暇顾及。这些可爱的医护人员,历史不会遗忘,昭通老百姓不会忘记。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 娟 


审核: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