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践初心】王应国:永不褪色的初心

 2021-03-23 14:08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找王书记,我要参加党员大会。”在2020年第四季度党员大会召开当天,一个年迈的身影出现在巧家县金塘镇仁和村委会。

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党员便是仁和村远近闻名的老支书王应国,今年已有86岁。从王应国家到村委会需要徒步一个多小时,无论刮风还是下雨,王应国始终坚持准时参加组织生活。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承载着王应国初心的山路已变成了宽阔的硬化路,看到已经耄耋之年的王应国依旧步行参加组织生活,村“两委”工作人员提出开车接送他,但他坚定地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不能给党和群众作出大的贡献,但只要我还走得动,坚决不给组织添麻烦!”时至今日,每月徒步在马路上的王应国成为了仁和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执着追随党组织

“只有紧跟党组织的脚步,才能帮助群众翻身。”每当问起王应国入党的初心时,他的眼里总是闪烁着别样的光芒。为了让家乡百姓吃饱穿暖,在茂租镇工作的王应国选择回到了金塘镇仁和村。由于位置偏僻、通信条件和交通条件落后等原因,当时的仁和村群众对党组织的认识大多只停留在听说过的层面,党员更是寥寥无几,村里也没有成立党支部。“没有党支部,我们参加组织生活只能到隔壁的梨树村,群众没有机会接触到党组织。”王应国说。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王应国便开始每天向周边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励村里有能力、积极进步的中青年加入党组织。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村民们十分不解王应国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干白活”,经常质疑甚至嘲笑他,但王应国追随党组织的脚步却越发坚定,终于,在多方努力下,1965年仁和村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

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他在村子里有很高的声望,尽管已经离职多年,村里大大小小的矛盾纠纷都会请他帮忙调解,甚至邻村的一些矛盾也会请他出面化解,大家都觉得他靠得住、办事公道!”谈起王应国,仁和村党支部书记王自琴打开了话匣子,“在过组织生活的时候,他也会分享一些他任职期间的经验,告诉我们不要小看村干部这个身份,无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公平公正,关心群众疾苦,尤其要关心老弱病残,让群众真正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在王应国的影响下,他的儿子王文彩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尖山一组的村民小组长。“坚持原则走背街”这句话是王应国的人生信条,也是他教导儿子时经常提起的一句话。“想要干好群众工作不容易,村民小组长也是党的干部,在执行党的政策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周围的群众想要讲人情、占便宜,坚持原则经常会得罪人,家里的大门都被砸坏了几次,但是作为党员就要对党负责,就算平时背开他们绕道走也一定要按规定办事!”谈起儿子担任小组长的事情,王应国感慨良多,但从他坚定的眼神和王文彩淡淡的微笑中可以看出,这一份信念早已成为他们父子传承的纽带,而周边群众对党员的信任,也都始于这份执着。

时刻铭记党的恩情

62年前,王应国举起右手,完成了入党宣誓,从此便将党员义务扛在肩上、记在心中。在担任仁和村党支部书记的24年里,他兢兢业业、默默奉献,始终以实际行动推动着仁和村的发展,也见证着仁和村的变化。“现在条件和以前比起来好得太多了,水电路都通到了家里,大家吃穿也不用发愁了,仁和村走到今天不容易,这一切多亏了党的领导和帮助,我们要时刻铭记党的恩情,为党和国家多做好事!”王应国经常这样悉心教导后辈子孙,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起榜样。

即便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他仍尽力发挥余热。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王应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第一时间步行到村委会缴纳特殊党费,并主动担任疫情防控的“宣传兵”,劝导周边邻居不办酒席、不聚会,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应国家门口不远处便是村里的主干道,无论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没有特殊的事情,他都会拿起扫帚清扫路面的砂石、垃圾,有时候前来清理道路的公益性岗位人员遇到王应国,也会劝说王应国在家好好休息,王应国每次都会笑着说:“我们都受过党的恩惠,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应该的,更何况我还是一名党员。”

余热未尽献,老骥不偷闲。王应国始终希望在耄耋之年能再为社会、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他不变的信念,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通讯员 董 超


审核:毛利涛   责任编辑:莫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毛利涛
责任编辑:莫娟
标签 >> 学党史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