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娃绣着花,养活孩子顾好家——绥江“云绣娘”手工坊的脱贫故事

 2021-03-09 15:47  来源:昭通市妇联

绥江县是向家坝水电站库区最大的移民搬迁县,也是深度贫困县,当地政府通过多方调研,在中国建材集团的帮助和支持下,与依文·中国手工坊达成合作协议,在全县发展“云绣娘”指尖产业,既展现绥江独特、悠久的民族文化,又助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年来,绥江县积极协调手工坊专家,通过调研、挖掘、整理绥江县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收集纹样 1200 个,开发出独具特色伴手礼、生活用品、旅游文化产品等30余款。公司还优选培训导师赴绥江县开展“面对面”培训,采取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方式,以“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稳定一户”为目标,开展5期云绣技能培训,覆盖5个镇569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219人),共评选出135名优秀绣娘。培训得到农家姐妹们的积极响应,纷纷表示刺绣培训班为她们提供了在家门口就业的好机会,让她们在茶余饭后、农耕农忙之余重拾绣花针,掌握一技之长,增加家庭收入、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又传承了民族文化,开创了“背着娃绣着花,养活孩子顾好家”的妇女居家创业灵活就业新模式。

“云绣娘”手工坊工作人员多次到中城、南岸等5个镇,深入80余名优秀绣娘家中,送去刺绣技能、文化政策,了解绣片完成率、回收完工绣片、解疑答惑并鼓励绣娘坚持每日刺绣。此外,在严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底线前提下,“云绣娘”手工坊还因地制宜将绥江县“青年之家”作为临时绣房,为刺绣骨干提供取订单、交绣片、切磋技艺的场所。

在板栗镇中坝村活动室组织开展的一场乡村绣娘技术交流赛中,10余名绣娘一边刺绣一边交流心得。中城镇良姜村36组村民李廷兰看着绣品说道:“我白天在猕猴桃基地干活,晚上弄刺绣,一天能绣一两片,如果没时间过来交货,团委、妇联的人会来统一回收,节省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绥江县“云绣娘”手工坊在打造特色手工艺产业文创产品的同时,始终把云绣指尖产业作为扶贫产业,不断拓宽贫困妇女就业渠道,组织周边妇女参加“随到随学”“免费培训”“特殊群体送教上门”“一对一”培训,助力“针线活”变为“金线活”。

“云绣娘”手工坊积极响应县委政府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的号召,主动争取东西部扶贫协作专项资金40余万元,在B区农贸市场3楼改建指尖产业扶贫车间,帮助居家妇女不离乡土、不离家庭和家务劳动就能发展家庭经济、增收致富。“一部分绣娘每天按时上下班,操控绣花机,领工资;另一部分手艺精湛的绥江绣娘,可以在家完成绣品,计件领酬。”手工坊工作人员说。

“云绣娘”手工坊既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更注重云绣技艺的创新与发展,努力将“云绣娘”作为绥江县文化产业的重要品牌来打造、保护和运用。

为挖掘绥江县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云绣娘”手工坊利用端午节等国家法定节假日,联合县民政局、总工会、图书馆开展“浓情端午”活动,让单位职工、小朋友们在绣香囊的过程中认识刺绣、感知刺绣、体验非遗之旅。从前,骆迎春是中城镇良姜村的一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但通过“云绣娘”手工坊的培训,她主动学习、苦练,刺绣技巧日趋精湛,并创新性地将刺绣工艺与自己喜爱的绘画相结合,她很快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绣娘,被推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云绣娘”手工坊始终秉承“传承指尖技艺,绣出致富之路”的初心,紧紧围绕绥江县“三园四场一绣娘”产业布局,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动,探索出“公司+团委+妇联+扶贫车间(合作社)+贫困妇女”的经营管理模式,以蕴含绥江县独特文化的特色产品助力脱贫致富,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全县脱贫攻坚成果,为努力打造“锦绣绥江”“美丽绥江”新名片贡献了力量。 

来源“昭通市妇联

审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范云
责任编辑:张宗健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