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丽乌蒙人海战——昭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纪实

 2020-12-07 10:05  来源:昭通新闻网

昭通,地处滇、川、黔、渝接合部的乌蒙山腹地,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也是全国脱贫攻坚最难啃下的“硬骨头”。全国脱贫看云南,云南脱贫看昭通——这是昭通脱贫攻坚的难度,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昭通的厚望。昭通各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视困难,勇于担当,不负韶华,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又打响了一场亮丽乌蒙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人海战。

周密部署 高位推动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昭通市委、市政府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制定了《昭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出了科学的顶层设计。

昭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以建设“产业生态化、居住城镇化、风貌特色化、特征民族化、环境卫生化”的美丽宜居村庄为目标,以“百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为引领,以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动员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强化各项举措,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突出短板,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以“规划先行、精准施策、保护生态、整体统筹、村民主体、上下联动”为基本原则,以“处理好环境整治与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关系、处理好长远发展与立足现实的关系、处理好党政主导与群众自力更生的关系”为基本思路;采取党政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树立“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卫生自己干”的思想,实现群众思想观念由“要我干”到“我要干”、由“逼着干”到“争着干”转变,促进群众自己动手美化家园。

在分类建设特色示范型村庄和干净整洁型村庄时,聚焦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整治,重点推进旅游特色型、美丽宜居型、提升改善型、自然山水型、基本整洁型5类村庄建设,到2020年底,基本解决村庄私搭乱建和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实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貌”,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基本建立,村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体系,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村庄。

上下联动 狠抓落实

为确保目标实现,昭通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组,各县(市、区)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明确细化各项整治任务的牵头、配合和责任单位,加强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工作考核;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责任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形成了横向联络、上下联动的齐抓共管新格局。

在深入推进城乡“四治三改一拆两增”、村庄“七改三清”五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结合昭通实际,各级党委政府紧盯目标任务,合理安排进度,扎实推进重点任务。

突出抓好规划编制和管控。采用“多规合一”的方法,编制面向需求导向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及建设导则,配套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厕、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明确和强化村庄现状图、平面布局图、房建模式效果图“三张图”,引领群众共建美丽新家园。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综合运用“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组收集、村(镇)转运、镇(片区)处理”“源头减量、就近就地处理”等多种模式,加大农村垃圾治理力度。每个村(组)至少建设一个以上垃圾收储设施,每个乡(镇)有必要的垃圾收运车辆和转运站,已建成的垃圾处理设施全部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可降解地膜示范点建设,建立农资包装物回收机制,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推进秸秆还田和饲料化利用;推广经济高效、可持续运行的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模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禁止露天焚烧垃圾;边远地区和不具备外运条件的农村生活垃圾,通过卫生填埋、堆肥或建设符合环保要求的小型垃圾焚烧设施等就近还田或就地处理;乡村集贸市场和学校等公共场所产生的垃圾同时进行处理;在建立村庄保洁和垃圾清运收费制度的基础上,设立村庄保洁公益性岗位,稳定保洁队伍,并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对象担任村庄保洁员。

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根据村庄区位条件、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全面提升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使用效率。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消除黑臭现象。

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制订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厕所建设运营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大力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在乡(镇)集镇区和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消除旱厕,改造建设水冲式厕所,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原则上以“水冲厕+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拆除重建的农村危房、易地扶贫搬迁新建住房以及农户新建住房,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

着力提升村容村貌。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着力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绿化和路域环境治理等机制;全面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加大农村通信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力度,加强历史建(构)筑物及古树名木保护并进行挂牌管理;鼓励和倡导群众在房前屋后栽花种草植树,绿化美化家园,建设园林村庄,保留好当地民族地域文化元素;加强自然生态环境修复,加强乡村湿地保护与恢复,开展河岸绿化,实现水清、岸绿、景美;深入推进卫生村庄创建工作,达到“有新房有新村、有新村有新貌”的要求。

强化农村危房改造。注重农村危房改造和提升人居环境的有机结合,引导群众树立“好房要配好环境、好生活才有好心情”的意识,严格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因地制宜在改造后的房前屋后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着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农家小院”;对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较为集中的地方,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单独建立猪、牛、羊等大型牲畜集中养殖区和养殖小区,科学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

积极创建农村文明卫生家庭。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提升文明素质、培育乡风民风、改善人居环境、丰富文化活动,增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充分利用农村各种宣传平台和载体,将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纳入文化下乡的重要内容,深入挖掘正反典型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公益广告等宣传普及;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在校中小学生影响家长,实现家庭文明素质共同提高;以家庭为单位,以“五净、三无、两规范”(五净:院内净、厨房净、厕所净、客厅卧室净、个人卫生净;三无: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乱排乱倒;两规范:室内外物品摆放规范、畜禽养殖规范)为标准,积极开展家庭环境卫生创评活动,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形成了“家家学、家家建、家家创、家家美”的良好局面。

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逐级、逐领域细化完善建设管护的责任、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有设施、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在农村厕所改造建设、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庄风貌提升中,推行

“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模式。建立并实施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按照“污染者付费”和“补偿成本、合理盈亏”的原则,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农村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付费制度,采取用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贴相结合等方式,引导村集体和村民出资并承担一定治理责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帮扶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强化政策支持。加大政府投入,按照“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支持县(市、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切实发挥好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完善充实项目库,结合实际组织实施村庄规划编制、农村危房改造、农村供水、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积极探索代建制、委托建设、合作建设等多种模式,千方百计补齐项目短板。

今年8月,昭通又在全市集中开展了“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净餐馆、常消毒、管集市、自觉养成、树党旗”的8个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全面消除城乡裸露垃圾,消除城镇旱厕,完善公众洗手配套设施,改善餐饮服务环境卫生,大力推进公共场所常态化清洁消毒,彻底改变农贸市场“脏、乱、差”现状,引导全社会形成健康文明新风尚,做到高度组织化推动党员示范引领、人人参与,着力健全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制机制,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

踏石留印 硕果累累

三年,弹指一挥间;三年,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昭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硕果累累。

“厕所革命”完美收官。行政村所在地公厕建设完成224座,完成率达到100%;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完成86648座,完成率达102.31%。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已拥有卫生厕所967096座,无害化卫生厕所523964座,覆盖率分别为88.44%、47.91%;村委会所在地卫生公厕 1300 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公厕1208座,达到“三净两无一明”标准无害化卫生公厕1198座。

垃圾治理成绩斐然。按照市委、市政府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各地围绕农村生活垃圾收储设施建设、保洁及收费制度建设、垃圾分类,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垃圾收储设施日趋完善,全市 131 个乡(镇)共建成垃圾处理设施 107 个,所有乡(镇)实现了全覆盖;全市 11857 个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有效治理;132个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完成整治并销号;保洁及收费制度建立健全,目前全市 11857 个自然村已全部建立了保洁及垃圾收费制度,实现了自然村全覆盖。

万村整治成效明显。全市以自然村为单元,紧盯农村危旧房拆除、生活污水治理、人畜分离和畜禽粪污处理等,全覆盖开展整治。目前,全市11857 个自然村,全部达到1 档村庄8条标准,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 35.81 万吨、水塘2.35万个、沟渠4.2万公里、淤泥10.78万吨、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7.05万吨、残垣断壁9.74万处,建成集中圈养示范点234个。

污水治理任务如期完成。昭通围绕既定目标要求,重点从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方面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全市 131 个乡(镇)共建成污水处理设施98个,覆盖76 个乡(镇),设施覆盖率达 58.02%;全市有设施覆盖的乡(镇),污水收集处理率达60%以上的有66个;农村生活污水综合整治项目 47 个已全部完成;1233个行政村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已全部完成。

村庄规划进展顺利。目前全市已完成3个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其余8个县(市、区)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已纳入该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专题研究。2020 年计划编制行政村村庄规划 80个,目前已完成75个,完成率93.75%。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及村庄土地规划建设专管员制度已实现全覆盖。

美丽村庄建设取得可喜成效。全市经县级自评后共申报美丽村庄206个,经市级书面审核及实地核查后,符合美丽村庄评定要求拟上报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共166 个,其中符合省级美丽村庄要求的25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6个);符合市级美丽村庄要求的59个(行政村41个、自然村18个);符合县级美丽村庄要求的82个(行政村62个、自然村20个)。

积贫积弱底子薄,点多面广难度大;上下联动齐奋战,广阔乡村俱欢颜。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年的持续整治,昭通农村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走乌蒙,一个个山环水绕的村庄,已成为巍巍乌蒙山麓亮丽的风景线。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德华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昭通 人居环境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