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丨礼赞为“环保”奉献的人们

 2020-10-28 09:33  来源:昭通新闻网

 “环保”是一项“子孙工程”,保护资源、杜绝污染,人与自然才会和谐相处,我们的经济社会才会持续发展。这是一种“生存”行动,也是一种无私奉献,有时,这种奉献须付出一生。

我至今感动于两个“环保”故事。一个当了25年“树保姆”的村民, 一直默默付出,像呵护自己的子女一样,管护着全球仅有的34株“五针松”。他就是巧家县白鹤滩镇杨家湾村的农民、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付洪树。云南大旱之年,他将自家蓄积的18吨水背到山上,“喂”给34株“五针松”。他当之无愧地评为市级、省级劳动模范。在他的感召下,唤醒了村民们的“环保”意识,纷纷投入到保护“绿水青山”的行动中。

另一个讲述的是镇雄县黑树镇“昔日土法炼硫四野焦黄,今朝林畜兴旺满目葱郁”的故事。当时,面对这片被40年土法炼硫污染、熏烤得满目疮痍、四野焦黄的土地,黑树镇党委政府下大决心,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立足实际,科学治理,历经17年的顽强拼搏,认真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先后栽种核桃25000多亩、板栗4000多亩,种草3000亩;成功栽活了10000多亩速生杨和5000多亩欧洲菊蕨,不仅将磺区废弃地变成青山绿地,而且有效实现群众增收,让群众赢得了金山银山。如今,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7.14%,林畜产业覆盖全镇。这片“焦黄”土地崛起了“绿色银行”。

当下,众多不知名的人们在为“环保”事业作出奉献,礼赞他们,是为了学习他们的精神。这两个“环保”故事发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导向,启示我们,关键做到三条:一是强化“环保”意识。要把“保护环境,杜绝污染”作为国计民生的大事,植根到全民“理念”中,唤醒大家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制度,令行禁止,保护环境。同时,牢树“身边”榜样,激励人,催人奋进。特别是,要传承精神,从娃娃抓起,让他们从小就懂得“环保”的重要性,养成“环保”的良好习惯。二是强化“环保”行动。说一千,道一万,说得好不如做的好。行动才是最好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就是带动力。领导带头,群众紧跟,形成“合力”攻关,解决“环保”问题。三是强化“环保”创新。要改变陈旧观念,积极探索好方法、好路子,不断推出“新招”,追求最大实效。同时,要做好“回头看”工作,好中求好。

作者 李云飞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评论 彩云杯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