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25 10:00在乌蒙山腹地的盐津县中和镇核桃村,一场山林权属纠纷正悄然升温。两户村民因边界问题争执不下,眼看矛盾就要升级为“大疙瘩”时,村调解委员会成员金世召与治安员曾转崇立即赶到现场,耐心倾听双方诉求,以“情、理、法”相结合的方式疏导调解,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远亲不如近邻,我们各退一步,问题就解决了!”达成和解的村民李某感慨道。这只是核桃村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核桃村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引领,创新推行“五户联治”网格化管理,并整合村级义警巡逻力量,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守护2400余名村民的和谐生活。
基层治理是社会治理的根基,而矛盾纠纷调解则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核桃村下辖3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共511户2406人。面对乡村常见的山林、房屋边界等纠纷,核桃村以全县“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为契机,全方位构建“预防—调解—化解”闭环机制。核桃村党总支书记张万祥说:“我们践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理念,通过资源整合和机制创新,确保乡村和谐不‘掉链子’。”
2023年以来,核桃村创新实施“五户联治”,将全村农户划分为73个网格,每个网格5—9户,由73名网格长(含14名村民小组长、17名党员)牵头负责,形成一个个“微细胞”治理单元。这套体系不仅弥补了基层警力不足,还推动矛盾调解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本文开头这起山林权属纠纷的成功调解,生动体现了核桃村的基层治理智慧。今年4月,两户村民因林地界限问题争执不休,村民小组长和五户长初调未果。村调解委员会迅速响应,组建专班奔赴现场。“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讲情、讲理、讲法。”曾转崇说。专班人员先让双方充分陈述诉求,再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村规民约,耐心阐释权益与义务。调解员以“邻里守望”为切入点,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你们想想平时互相帮衬的情分,何必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经过三轮协商,双方各让一步,签署了和解协议。据统计,类似纠纷在“百日攻坚”集中整治行动中化解率达95%,村民满意度超90%。
“五户联治”网格化管理模式是核桃村基层治理的“硬核引擎”。今年5月9日,兴隆自然村的滚水坝活动场上热闹非凡——这里正在召开网格长培训会,内容涵盖矛盾纠纷排查、安全生产等。“我们不是‘光杆司令’,每个网格长都是‘多面手’。”网格长刘云坤说。会上,大家积极讨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邻里摩擦如何早发现、灾害预警如何快速传达。党员周帮荣补充道:“我们积极响应号召,努力用‘小网格’撑起‘大安全’。”培训结束后,网格长化身“前哨兵”,通过常态化巡查,将矛盾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例如,田榜村民小组两户村民因房屋边界问题发生纠纷,五户长及时上报后,治安员迅速到场调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
村级义警巡逻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这支由村民志愿者组成的队伍,既是安全宣传员,又是矛盾调解员,还是民生服务员,有效延伸了治安防控触角。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义警的“暖心守护”令人动容。挂村领导贾艳萍带队到核桃小学开展慰问的同时,义警巡逻队同步行动:在校门口疏导交通、维护秩序,确保活动平安进行。“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就是村民的‘眼睛和耳朵’。”义警兼调解员金世召说,日常工作中,义警结合五户网格机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民生服务,如提醒村民防火防盗、调解邻里小摩擦等。下一步,村委会将整合多方资源,探索“互联网+群防群治”机制,实现警民信息实时共享。贾艳萍说:“这支源于群众的队伍,必将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
从“五户联治”到义警巡逻,核桃村的治理创新已结出累累硕果:全村矛盾纠纷总量同比下降40%,调解成功率达98%,村民安全感测评位居全县前列。下一步,核桃村将加强调解队伍专业化培训,优化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完善网格化管理,通过定期走访及时回应村民诉求;推动义警制度升级,构建“预防为主”的治理体系。张万祥坚定地说:“我们要不断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绘就乡村振兴的和谐底色。”
核桃村的基层治理实践表明,在盐津县的广袤大地上,出现“小疙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人解开。通过“网格+义警”双轮驱动,盐津正奋力书写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通讯员:黄成元 熊晓雪 李昭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