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红色·走进赤水㊹|游记:茅台渡口

 2020-08-24 10:1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从上游一直沿河而下,一路艰辛、一路风景,尽管持续了7天的不间断采访,但来到红军长征第三次渡过赤水河的茅台渡口,仍思绪万千、充满激情,在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酒文化在此透彻骨髓般的存在。

茅台镇是茅台酒之产地,是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县下辖镇,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大娄山脉西段北侧,北靠遵义、南临川南。茅台镇地处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的咽喉要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年前,我采访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四市的赤水河流域保护联谊会,在这个小镇驻留了3天;时隔三年后,2020年8月19日,我以“感受红色·走进赤水”为主题的赤水河流域大型采访活动媒体记者的身份再次到此小驻一宿。感觉山还是那座山,水也还是那条水,尽管变化不是不大,但可以感受到她的“热情”与酒文化却越来越深厚,以酒为媒的茅台镇正以她的红色文化、酒文化征服来自各地的游客。

站在茅台渡口,闻着酒厂加工酱酒的酒香,看着奔腾不息的河水,听着波浪轻拍河岸的涛声,慢慢沉浸在仁怀市历史研究会会长刘一鸣老师的讲解中,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辛而难忘的历史事件中。刘老师怀着对历史的敬重,也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生动而详细地讲解了当年红军在茅台镇如何与国民党军队斗智斗勇,把几十万国民党军弄得晕头转向,从容甩掉敌人向陕北挺进。他从鲁班场战斗开始讲述,再讲到三渡赤水,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让我们一行10余人沉浸在战火硝烟的画面之中久久挥之不去。

如果说一渡赤水是被迫的话,那二渡、三渡及四渡赤水就是毛泽东重新走上指挥岗位后所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毛泽东曾这样评价:“四渡赤水是我平生最得意之笔。”习近平总书记对此战略也作出了中肯的评价:“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茅台镇也因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中第三次在此渡河而载入史册。茅台镇在郁郁葱葱的河滨地带,建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渡河纪念碑”和“四渡赤水纪念馆”。 据了解,茅台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域内白酒业兴盛,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四渡赤水中第三次从茅台渡口渡过赤水河,可以说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酱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仁蔺、茅丹、茅习、遵茅公路汇聚于此。茅台镇是连接川黔的重要枢纽,也是连接历史名城遵义和国家级风景区赤水的通道。

红色文化与酱酒文化在此交融,造就了这方依山傍水集镇的前世今生。

吃完晚饭,沿河街道点点灯光逐渐点亮,游客及本人居民也逐渐走上街头,站在赤水河吊桥上,吹着柔和的河风,看着繁星般的灯光在河面不停荡漾开去,一幅光与波、静与动相融合的美好画面映衬着这个河滨小镇。渡口广场上不时传出动人的露天K歌声,伴随着过往商贩的叫卖声,和谐而不失喧嚣。走在街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门头招牌都与酒有关,据了解,全镇共有各类酒厂2900多家,仁怀市98%的收入来自于白酒,成规模的白酒生产企业达80多家,品牌价值700多亿元。在刚进茅台集镇,就随手拍了个小视频发了个朋友圈,迅速得到了朋友们的众多点赞和了解酒的行情,说实在的,我也说不出多少关于茅台镇白酒的信息。

其实,未到茅台镇之前,总以为就是一家茅台酒厂出名,到了之后,才知道还有很多大酒厂与众多不知名的小酒厂,诸如国台、习酒等,都是在当地叫得响的品牌。他们都采取跟茅台镇有关的方式去推销自己的产品,从而在全国范围形成了独特的茅台酒文化氛围。也因此而带动了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不管是领略茅台渡口的旖旎风光,还是冲着品尝茅台各类酒的兴致而来,或多或少都会收获些许旅行的意外惊喜。

赤水河从源头一直向下奔泻,历经数百年来,书写着自己动人的故事,三省四市的赤水河流域保护联谊活动也推动着流域的生态保护进程。而国家层面提出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实施意见,就是将长征红色文化与地方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重大决策。也让享有四渡赤水声誉的赤水河流域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三省四市重点打造的“绿色”与“红色”两张牌,必将引领赤水河流域在未来的岁月里从辉煌再次走向辉煌。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利涛 文/图)

审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彭念敏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赤水源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