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红色·走进赤水㊴| 两代守陵人 接力护英魂

 2020-08-22 11: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我们走进鲁班场红军烈士墓园,守陵人郭德刚一直在忙活他自己的事情:整理一下拜台上前来祭奠的群众送来的花圈、鲜花、其他祭品,给零星的游客讲述一下长眠在墓园里的那些英魂经历过的鲁班场战斗,给游客登记一下入园信息……

鲁班场位于贵州省仁怀市城南20公里处,除了境内众多的酒企,这个地方发生过的鲁班场战役绝对让人如雷贯耳。鲁班场战役是毛主席用兵史上的“得意之作”,与青杠坡战斗、遵义战役等,组成了雄浑的“四渡赤水出奇兵”的乐章。据同行帮我们讲解的仁怀市红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一鸣老先生介绍,1935年3月15日,为了实现三渡赤水,向古蔺、叙永方向前进的战略意图,我军主力进攻鲁班场之敌二纵队,与周浑元部队正面交锋,双方伤亡惨重,但让周浑元的部队不敢追击前往茅台渡口准备三渡赤水的红军,使得渡河变得从容了很多。

相关资料显示,鲁班场一战,红军牺牲了489位战士,“这个数字其实是林彪后来汇报要求补员的数字,其实牺牲的远不止这些,我们当地很多老人说,鲁班场战斗双方伤亡都很惨重,红军应该是牺牲了一千多战士。”面对我们的询问,郭德刚耐心进行讲解,“我们这边的老百姓当时利用一个土窝,集中掩埋了142位烈士,其余是分散掩埋的,后来就没有找到了。”1953年,为纪念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仁怀市政府修建鲁班场红军烈士墓园,安葬集中掩埋的142位烈士。“正中两室安放的是统一起掘的142具烈士遗骸,左右两室安放的是1967年以后陆续起掘的4具烈士遗骸。”经常有人来祭奠,经常给他们介绍,所以郭德刚对在这里长眠的烈士的情况已经非常熟悉。

在郭德刚之前,有已经去世的刘福昌老人守护烈士英灵45载。郭德刚说,刘福昌老人1924年出生,曾是一名中国远征兵,上过抗日战场英勇奋战,后来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过渡江战役。1971年,当地民政部门让刘福昌老人来到鲁班场红军烈士墓园守陵,他一守就是一辈子,直到2016年才回到小女儿家中,2018年辞世,享年93岁。

“我1999年才来的时候跟他同处一室,非常不习惯他的起居,他每天六点准时扫地,擦拭碑石、管理绿化,有人来了就给人讲红军的故事,我告诉他两个人一起劳动不用再起那么早,他还是坚持6点就起。”郭德刚说起刘福昌老人,非常怀念。“唉,辛苦了一辈子,什么都没留下,不要说他的那些军功章,就连退伍军人管理局送来给他的远征军纪念章最后都没找到了,他临走时把一面中国工农红军军旗传给我,我要继承他的遗志,守护好烈士们的英魂。”

郭德刚是鲁班场白家坳人,1973年进入部队,1979年参加过自卫反击战,退伍后,因为在部队训练落下严重风湿病,腿疼干不了重活,他主动申请来跟刘福昌老人一起守墓园,民政部门表示:“钱少呢。”郭德刚表示不在意。就这样,他来到墓园,这一守陵,到现在就已经是第21个年头了。

如今68岁的郭德刚也沿袭了刘福昌老人的生活习惯:每天6点起床,清扫陵园、擦拭墓碑、修剪绿植……上午8点开园,接待游客,维护陵园卫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郭德刚的孩子们如今都成家立业了,老伴有时候还来陪他一起守陵,生活得非常幸福。

“去年市里表彰我为最美退伍军人,我觉得挺高兴。托红军烈士的福,我身体好,不生病,我会坚持像刘福昌老人一样,干到老死的那一天。”说起今后的打算,郭德刚有些动情。

(昭通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静涛 文/易盛芳 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赤水源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