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红色·走进赤水㊱丨赤水行记之九:土城记忆

 2020-08-22 10:42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过了茅台,赤水河被美丽的旅游公路拴住。160千米呀,一条彩色的绿道如影随形,偎依在赤水河的身边,或者说缠在赤水河的腰间,赤水河会寂寞吗?
8月20日,我们采访团队顺河而下。屈指一算,我们这次三省四市媒体赤水行生态文明建设采访,时间刚好过去一半,而赤水河也刚好过去一半,到了中游。

我们继续追逐着赤水河的美丽,到吴公岩看“赤水河”这三个刻在岩壁上的大字,端详赤水河的金字招牌,我们还深入习酒县习酒镇大湾村花秋村民小组,看“红梁”基地,一个镇,一年2.5万亩的连片种植,5500吨的规模,花秋村村干部易顺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跟眼前果粒饱满结实、色泽通红的万亩红缨子高粱基地笑得一样灿烂,走进花秋村,像进入莫言笔下的“红高粱”,感受到赤水河两岸的酱香弥漫。这种味道,随后在茅台集团习酒公司里得到印证,那真是一种沁人心脾的香味啊,如上甑的馒头,热呼呼的,这种清醇,刚好是赤水河的味道。
我们还到了当年红军长征二渡、四渡赤水的淋滩渡口,采访这里脱贫攻坚的脚步,品尝淋滩镇传承了数百年工艺熬制的红糖,走进淋滩驿站、淋滩老街和淋滩渡口,与街上的老人们促膝谈心,分享淋滩一百多年的慢摇时光。

进入土城,赤水河开始放慢前行的脚步。而我们采访团也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决定在土城这个千年古镇住下来,找一找,讲一讲这里沉睡了千年的故事。
被人惦记是好事,比如,赤水河很乐意有一条旅游公路一着陪着她走,和她一起饮酒赋诗,铁马金戈,峥嵘岁月,激扬文字。
但总被人惦记,缠住不放,就不见得是一件好事。1935年1月下旬,中央红军准备沿赤水河右岸顺流而下,饮马长江。但红军主力一直被国民党郭勋琪部队尾随着,甩也甩不掉,就让人心烦。毛泽东决定在土城青杠坡,利用这里的地形优势,把后面的尾巴割掉。这是毛泽东同志进入红军的指挥决策层后作出的第一个大胆的决定,也可以说是毛泽东同志指挥的第一场大战斗。

战斗于1月28日拂晓打响。但出乎意料的是,本来是一场伏击战,却变成了一场遭遇战一个攻坚战。据赤水培训学院的教师王敏介绍,按最初的情报,川军潘文华部的郭勋琪部队,应该是两个旅四个团。红军把主力集中起来,利用青杠坡的地形优势和多于敌军的兵力配备,完全可以把郭旅吃掉。但是,当战斗打响,这场口袋战变成了一场攻坚战。本来,郭旅从温水、东皇尾追而来,要到赤水,必然走大路经过青杠坡,应该会进入红军的伏击圈。但没想到,郭勋琪也是一个用兵的好手,他派出的侦察部队掌握了红军的动向,提前识破了红军的意图。于是派兵从后面包抄,从山上打下来,局面一下子倒过来,本来是红军守株待兔向下攻,变成了红军从山下向上攻,地形不利,加上红军多为新兵,战斗力打了折扣,而郭旅为川军的王牌旅,装备与战力都很强。于是,当战斗进行了一天,双方的攻势犬牙交错,阵地多次易手,最后红军连上干团以及朱德总司令都上了。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双方伤亡都十分惨重。红军想一口吃下郭旅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而且,最新得到的情报,郭部不是两个旅四个团,而是四个旅八个团,这样打下去,红军实现不了作战意图。在这关键时刻,1月28日下午,中革军委在土城指挥所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暂停攻击敌人,改为渡过赤水河,向川南古蔺、叙永方向前进,争取相机北渡长江。1月29日,红军从土城、元厚渡过赤水河,从而拉开了著名战役——四渡赤水的序幕。
从红色的硝烟里走出来,我们深感新中国成立的来之不易,也被红军将士浴血奋战、誓死如归的精神所激励。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如今的土城,以红色基因的传承为依托,以美酒河的绿色发现为出路,实现了英雄河与美酒河的崛起。
土城活在时光与历史的河里。要记住土城,不仅要记住一条河——赤水河,要记住一次战斗——土城战斗,还要记住一座城一个人。

这座城,就是千年古镇——土城。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2016年春天走进土城时,写下了《土城的土》:“那是远去的渔翁在此栖息,留下了几多汗水,浸透了酒乡的大地,土城的土、古朴的土。那是盐商与船工 ,在吆喝和叫卖声中,谱写着诚实不欺的音符,土城的土 、智慧的土。那是南平王不灭的远虑深谋,三千年巨杉挺立,折射着习氏故里盖世的气度 ,土城的土 、英雄的土。 那是红军将士在赤水河畔,用生命使红色之船,从最危险的河道平安驶出,土城的土、神奇的土 。你丰富而艳丽 ,你以历史的名义 ,让中国的命运永远向着光明的未来摆渡。”这对千年土城的文化与历史作了最好的概括。这首诗目前刻在土城渡口,写尽了土城的沧桑与繁忙,道出了红军的热血与勇敢。有了何建明的总结,太多的文字都难以超越。我唯一可以自嘲的,是我今天早上走过土城的老街,看到古色古香的土城依然活在上千年延续的时光里,这里的人们,清晨起来就到茶馆里喝茶打长牌(当地俗称大贰),在家门口悠闲地抽着旱烟,到街市里寻找一天的食材,计划着今天吃不吃土城特产苕汤圆,或者,老者老奶无所事事地把脚靠在竹椅上,享受着赤水河慢摇的时光。一时间,生活的节奏突然在这个小镇停下来,老百姓对生命的丈量就此拉长。我们还走进四渡赤水纪念馆,但土城人的记忆与时光,都被何建明先生浓缩,刻在赤水河边,与赤水河一样流淌。

这个人,就是一个自称赤水河的儿子,一个一生用生命来呵护赤水河的人。他的名字叫谭智勇。今天,我们参观了宋窖博物馆,触摸酱香白酒工艺的历史传承,了解习水与赤水河古往今来的历史脉络,阅尽了赤水河两岸十三个县市区酿造的琼浆美酒,欣赏了宋窖挖掘包装的厚重文化,我们与这家企业的主人谭智勇不期而遇。谭智勇还是一如当年,对赤水河有着很深的文化情结与人文关怀,他把他对赤水河的理解与感情向我们和盘托出,分享了对赤水河的文化定位,谈了对赤水河的保护与开发,当我得知他就是28年前对赤水河寻源的发起人,是1999年把“美酒河”三个字雕刻在吴公岩岩壁上的策划者,是赤水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并已筹资2400万元补偿赤水源头镇雄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者,是对美酒河、美景河旅游文化的包装者,我对今年已经65岁的谭智勇先生肃然起敬,也对赤水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是的,正如谭智勇先生概括的,赤水河是条英雄河,是条美酒河,是条美景河,也是谭智勇用生命去呵护的河。
我们三省四市的媒体人一行17人,怀着感恩的心,怀着对赤水河的敬畏与向往,有幸走进土城,走进土城的记忆。
土城是一座土的城,拥有一片城的土。土城一直活在赤水河的岸边,一直酿造着赤水河的酱香,一直把时光放在赤水河里浆洗,然后捞起来放在古城的街巷里晾晒,再穿在身上,和岁月一起流淌。
末了,我还想问:土城,你为什么这样土呢?

(昭通日报社副总编辑 曹阜金)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赤水源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