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春城花都长成记

 2020-05-12 17:19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一个偏居西南一隅的内陆省会城市

打造“世界春城花都”

底气何在

愿景如何实现?

5月2日,昆明市教场中路盛开的蓝花楹 (胡超/摄 )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作家杨朔在《茶花赋》中写道,“云南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催生婆似的正在催动花事。”

不单是杨朔,只要到过昆明的人,无不醉心于这里的春天和月月不断的“花事”。

众所周知,昆明因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故有“春城”之美誉。

2016年,昆明提出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城市品牌,定位升格,让春城“花事”华丽升级。

一个偏居西南一隅的内陆省会城市,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底气何在?愿景如何实现?

4月2日,晋宁昆阳张良花卉合作社工作人员在包装鲜花。(胡超/ 摄)
与花结缘,“花事”不断


春城与花结缘,让历代数不清的文人雅士才思泉涌,吟诵成篇。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是明代文人杨慎所作《滇海曲》中的诗句,形象描绘出昆明四季花开的秀丽风光。
西山华亭寺山茶花开,惊叹于千百朵重瓣的大花,每朵都像一团火焰,杨朔写道,“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
李广田去昆明圆通山看花后,在散文《花潮》中感慨: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文人大家为昆明的花所折服,就是市井百姓,在千百年来的花文化影响下,也养成了独特的与花为伴的生活方式。
1月茶花、3月樱花、6月荷花、9月菊花、年底梅花……这是昆明市民的赏花“日历”。
玫瑰做馅儿的鲜花饼、芬芳四溢的花卉伴手礼、庭院里四季次第开放的花卉……这是昆明居民的用花日常。
因为有花,才能与花相伴。因为近花,才能芳香不俗。
“昆明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昆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昆华介绍,昆明所处的滇中地区属于低纬度、高海拔气候带,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被世界园艺界公认为世界上最适宜发展花卉生产的地区之一。
翻阅史料和方志不难发现,昆明人栽花种草的历史十分悠久,种花、插花、戴花、赏花、食花早已成为当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明《滇志》记述云南府的花卉就有30余种,后来的相关通志对云南和昆明的花卉都有记录。前两年云南评出“十大名花”,有多个来自昆明,比如锦苑牌玫瑰鲜切花、“杨月季”牌绣球鲜切花、“英茂”牌康乃馨种苗,已成为业内知名的花卉品种。
除了悠久的种花史,昆明人还十分热衷于举办花展、聚会赏花。
古人把每年农历二月的一天定为百花的生日,称之为“花朝节”。据史料记载,昆明在明清时期就曾举办过“花朝节”,在这一天,昆明人自发聚会赏花,全城欢庆。1920年,云南官方主办了“第一届花朝大会”;
新中国成立后,昆明首次举办的花卉展览是1954年在翠湖公园举办的茶花展,当时展出数量有3000盆;
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更是把昆明悠久的花文化推向了新高潮,推向了全世界……接连不断的芬芳花事成为了春城昆明独特的气质和名片。
“自然条件是花卉种植的基础,但文化才是花卉产业的灵魂。这一点,昆明优势明显而独特。”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总经理高荣梅说,昆明拥有悠久丰富的花文化,注定要与鲜花结下不解之缘,“花事”不断,花香永驻,打造世界级的花都也就水到渠成。
立足于艳丽的“花事”,2016年,昆明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昆明将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等城市品牌,其中“世界春城花都”位列昆明城市品牌之首。学者认为,“世界春城花都”准确诠释了“花出云南·集萃昆明”的概念。
“昆明的区位和气候条件得天独厚,种花赏花历史悠久,还有世界顶级的花卉产业、花卉交易市场和上千年的花文化积淀。”王昆华说,要想成为花都,必须提炼出自身独特的形象元素,昆明拥有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打造花都也有底气和实力。
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创办于1995年,至今已成功举办20届,成为引领亚洲花卉行业发展的高水平交易盛会。2019年7月举行的第二十届中国昆明国际花卉展,来自荷兰、以色列等18个国家的47家花卉园艺企业和国内400余家花卉企业参加。
王昆华说,昆明正着力建设蓝天永驻、碧水长流、绿润昆明、花香满城的“世界春城花都”,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示范城市和“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4月2日,一家花卉企业的工作人员在工作区分类摆放盆栽花。(胡超/ 摄)
花卉产业的“风向标”


“中国市场上,每10枝鲜切花中,有7枝出自昆明。”斗南花卉产业集团运营总监董瑞介绍,斗南花市交易的鲜切花有100多个大类、1600多个品种。鲜切花每天从这里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字的背后,折射出斗南这个小村庄不平凡的花卉产业之路。

上世纪80年代初,斗南村民把第一枝剑兰栽种到田里,拉开了昆明鲜切花产业的序幕。

如今,这个位于滇池东岸的小村庄已成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

2019年,斗南花卉交易市场鲜切花交易量达92.31亿枝,交易额达74.36亿元。“全国的花商都在此聚集,在斗南花市活跃的花卉经纪人达1万多人。”董瑞说,整个市场服务着云南30多万户花农。

在斗南花市,对手交易、电子拍卖交易及其他包括线上门店、花卉产业各链条行业等一应俱全。除了花卉交易外,这里还是独特的景区,众多到昆明的游客都要安排斗南花市游。

走进位于斗南的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可容纳600人同时竞拍的交易大厅,有六个拍卖钟,客商紧盯着大屏,价格的光标从高到低逆时针转动,进行“降价式拍卖”。

40多岁的花店店主郭亮正在替上海的花商拍花,他上午11时就进场看货,下午3时开始在大厅里拍花。郭亮说,自己一天能帮外地花商拍下上万支鲜切花,按拍卖数量提取报酬。“这里交易公开公平透明,省去了面对面讨价还价的麻烦。”

“斗南花市是中国第一、亚洲第一,接下来的目标是世界第一。”从开始的小规模昆明市场销售,到2002年前后开始拍卖模式,再到融传统集贸市场、拍卖交易、对手交易、线上交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高荣梅是斗南花产业发展壮大的见证者。

“一开始,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每天只拍卖几万枝,发展到现在,平均每天有300万至350万枝。”高荣梅说,“此外,我们还建立了花卉交易的标准,推动花卉交易现代化、国际化、标准化。”

如今,斗南已成为中国花卉产业的一张“名片”,被誉为中国花卉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除斗南外,昆明各县区也在积极布局花卉交易和种植。

在晋宁区昆阳玉莲花卉农民专业合作社所在的墩子村,20年前这里仅有少部分人种花,现在几乎家家种花,本村和周边村组的126户花农加入了合作社。

合作社负责为花农提供技术指导、品种选育和产品外销服务,每年卖出的花卉毛收入约20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周毅莲说,“我们通过航空、冷链运输等方式外销花卉,最远卖到俄罗斯。”

周毅莲是晋宁区众多从种菜转向种花的农民之一。晋宁区位于滇池西南岸,其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等均居云南全省各县区第一。2019年,全区花卉园艺种植面积达5.39万亩,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4.9万亩、产鲜切花41亿枝,种植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玫瑰、康乃馨、非洲菊等,花卉农业产值22亿元,加工产值32.8亿元。

近年来,随着花卉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晋宁花卉种植业正在改变“小散弱”局面,亩产效益屡创新高。

在位于晋宁区宝峰街道的云南爱必达园艺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本刊记者看到,盆栽花卉温室大棚占地45亩,被分割为插苗区、装土区、灌溉区、生产区、包装区,整个基地流水线式生产,通过智能控制、潮汐式灌溉以及废水循环利用技术,盆花生产周期可精确至天,单位产能较传统种植方式大幅提升。

公司工作人员杜巧玲介绍,一盆迷你玫瑰在这里只需培育68天左右,而自然种植则需要3个月以上,种植基地1年可产出300多万盆迷你玫瑰,平均亩产值逾100万元。

不仅有鲜切花、盆栽花,昆明的花卉产业链也正在不断延伸。

由食用玫瑰做成的鲜花饼、玫瑰原汁酒、玫瑰糖等,以及由鲜花提取物做成的各种化妆品,成为深受市民游客喜爱的伴手礼。

原本以花卉种植、交易为主业的斗南,也正着力打造花卉特色小镇AAAA级景区。

2019年2月12日,花商在中国云南昆明斗南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内竞拍各种鲜花 (胡超/摄 ) 
一街一景,皆成“网红”


4月下旬,昆明市蓝花楹陆续进入盛开期。每到蓝花楹盛放时节,位于五华区的教场中路,从空中俯瞰,并不宽敞的街道犹如蓝色飘带,引来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教场中路因此也被称之为“蓝花楹大道”,成为昆明近几年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从国外引入昆明的蓝花楹又叫蓝雾树,高大优美,在昆明适应性良好,在昆明教场中路、盘龙江边、翠湖、北京路片区、红锦路、前卫西路等地都能看到它的美丽身影。

蓝花楹“网红街”只是昆明秀美街景的一个代表,圆通街“樱花大道”、龙泉路“梅花大道”、一二一大街“杜鹃花大道”、红塔西路“冬樱花大道”、环滇池一连串的生态湿地公园……每一条街道都因鲜花而别具风情,装点着昆明的春夏秋冬。

2019年6月,昆明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昆明市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建设2019年园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提升道路景观特色,建设多彩缤纷“最美城市道路”“美丽小区”“美丽林带”“环滇花带”。对标世界著名花园城市,坚持“以春打底”“以花为媒”,美化花都城市空间,建设四季飞花“多彩昆明”,彰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特色。

“花是一座城市生活品质的象征,打造精致的城市景观,不仅要有大量的鲜花绿植,还要有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副局长保艳琼介绍,昆明市以“公园城市”的理念,按照“一路一景”的原则,充分运用花、灌、草和乔木,合理搭配花卉和色叶植物,融合周边建筑的花元素,打造景观形象道路,作为“花都”建设的示范路。

保艳琼介绍,昆明市今年将举办至少三项大型花艺赛事活动,提高花卉从业人员以及市民的审美能力。“每一条主要道路的花卉绿植都要有造型设计,通过设计让市民感受到城市的花文化。”

据统计,1985年,昆明市建成区绿地率仅14.5%,人均公共绿地仅2.73平方米。到201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地率达38.6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0.93平方米。

为避免公园内以营利为目的过度开发,占用公共绿地及活动空间,昆明市出台《公园绿地设计规范》,要求公园绿化用地不得少于65%。

持续多年以鲜花绿植对城市形象进行打造,昆明的孜孜努力终于慢慢迎来了“收获季”。走在昆明街头,根据不同街区特点设计的花圃、花带各具特色,而不是以前毫无特色的盆花“大杂烩”。

2019年12月22日,游客在昆明市花卉主题旅游综合体“花之城”参观高16米、长58米的“孔雀山”(胡超/摄 ) 

锦上添花,世界花都


自2018年以来,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已连续两年举办“花拍之夜”。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花拍之夜”,2500多名来自全国花卉界的从业者、花店店主等汇聚一堂。
“就像时尚界每年都会举办时装周。”高荣梅说,通过发布权威行业数据、未来行业预期,发布花卉新品种,举办花卉T台秀等形式,“花拍之夜”已成为引领花卉行业潮流的一次盛会。
“我国目前人均一年仅消费七八枝鲜切花,而国际上同等收入的国家人均年消费量达50枝左右。”在高荣梅看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花卉消费市场可以说是全球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昆明花卉产业如今已具备诸多优势:
一是具有最完整的花卉产业体系,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具备打造世界一流花卉产业的产业体系保障。在全国范围内找不到第二个城市可以像昆明这样便利地获得花卉生产所需的全部资源。
二是具有完善的花卉市场体系,具备打造世界一流花卉产业的话语权和定价权。依托斗南花卉交易市场,昆明花产业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和云南高原特色农业之中有效解决农品“难卖”问题的行业。
三是具有雄厚的花卉产业研发力量和人才优势,具备国际流行的花卉品种技术快速本土化的能力。目前,昆明市花卉行业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等多家科研院所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科技支撑。
专家认为,在全国乃至亚洲,“云花”产业如今都处于重要地位,昆明创建“世界春城花都”可谓恰逢其时。
在董瑞看来,打造世界春城花都,昆明软硬实力兼具,下一步就是要把优势放大,把短板补齐,建设集成交易与一体化服务平台,让农民有好花可种,让好花卖上好价,让产业和文化深度融合,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按照昆明市发展特色花卉产业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工作方案,“世界春城花都”未来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中国花卉产业生态和中国鲜花供应链,形成中国及南亚东南亚鲜花市场及其物流集散中心,成为影响世界鲜花价格的定价中心和价格指导中心,建成重大国际花事活动目的地、国际鲜花主题旅游目的地,把昆明建设成产业型、文化型、景点型花都。
根据昆明市政府相关规划,预计到2023年,昆明全市鲜花种植面积将稳定在15.5万亩,实现综合产值达500亿元,鲜切花产量达到120亿支,花农收入将达110亿元。

“四季看花花不老,一江春月是昆明。”

花卉文化传承发扬

花卉产业壮大拓展

花卉景观愈发精美

“世界春城花都”

正在一步步从蓝图迈入现实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在:孙瑜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实习编辑在:孙瑜
标签 >> 图文 昆明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