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涨: 冷米村的“热”队长!

 2019-06-30 14:16  来源:昭通日报

通讯员 陈立 文/图

走进永善县茂林镇冷米村,一排排民居风貌统一、格调一致,宽敞明亮而又整洁的乡村别墅十分耀眼,老乡们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笔者走进几户老乡家中,他们始终把一个名字挂在嘴边。王国兴说:“去年发洪水,小张大晚上还在洪水中疏通涵管,连夜排查灾情。”

杨吉银说:“上次我去输液,带着两个孙子,下大雨过不了河,还是小张把我们爷孙背过去的。”

小张就是永善县人民法院派驻茂林镇冷米村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工作队长张涨,一个扎根深度贫困村的“90后”年轻干部,一个忠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

2018年6月25日,一位头裹方巾、腰系围裙,消瘦、憔悴的老人拉着他说:“同志,你一定要给我主持公道,我都70多岁了,她借了我的钱,好多年了还没有还给我!”

一旁,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妇女,带着一个小孩,张涨一眼就认出了她,她在冷米村小学校门口经营副食店。

张涨将两人带到调解室,仔细了解借款的经过。原来,年轻的妇女是老人的孙女,孙女曾向老人借钱,老人的钱是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两人就借款总额无法对上,双方各执一词。听说驻村干部每天住在村委会,还是法院来的工作人员,他们便来请张涨和同事协调解决。

张涨了解了借款的来龙去脉,两人大小借款6笔,老人还卖给孙女一头肥猪,孙女付给了她1000元。老人年岁较高,无法计算清楚孙女共欠她多少钱。

他拿出一张白纸,逐一梳理每笔借款。于法于情于理对这名妇女说:“老人养我们不容易,我们要感恩他们、感恩国家、感恩党和人民,分清是非。”

最后,算清孙女应偿还老人3840元,并当场兑现了借款,为了避免老人遗忘,他给老人书写了收条,老人签字确认收到借款。

张涨自驻村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及在法院办案经验,为村民调解纠纷。

身为法院派驻的驻村干部,他总是敢于担当,不怕啃“硬骨头”,不管是产业发展,农村危房改造,还是人居环境整治,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我们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贫困户107户,农村危房改造256户,我们还以‘党支部+合作社+公司+贫困户’模式,先后与多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养牛350头;发展贡椒1300亩;种植党参1000亩;种植马铃薯5000多亩。目前,全村产业全覆盖,贫困户全部加入专业合作社。” 张涨说。全村的发展始终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的总目标不放,始终紧盯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刚来到冷米村时,该村一条完整的硬化路都没有,很多人家都住危房,贫困人口占一半以上。我牵头以‘新时代讲习所’为载体,召开院坝会、火塘会75次,扶贫课堂21次,感恩教育25次,‘三讲三评’会议21次,以此调动大家内生动力。”谈到驻村以来冷米村的发展,张涨总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还组织村民讨论通过了《冷米村大坪子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明公约》,实行“四包”责任制,是全县第一个村民小组收费治理人居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同时,大力宣传冷米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典型做法,他撰写的《冷米村“三推进”助力脱贫冲锋》等多篇宣传报道被云南网等媒体采用。

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在张涨身上再一次印证了这句话。当地的群众对他赞不绝口,齐夸党给他们送来了一位好干部,使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经济发展找到了新路子。“请书记放心,我们一定沉下心、住下来,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挥洒在这片土地上,冷米村不脱贫,我们不离开。”2019年1月12日,省委书记陈豪到冷米村调研看望驻村扶贫工作队员时,他面对陈豪的嘱托,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扶贫就像一粒种子,只有无数个像张涨这样的扶贫干部将这粒种子深深植入贫困户的心里,拔穷根、斩穷思、挪穷窝,贫困户才能稳扎稳打脱贫致富。他们情牵百姓生活,魂系脱贫攻坚,用真情和汗水谱写一曲曲动人的扶贫之歌。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70周年 扶贫故事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