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7 18: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指挥中心建成以前,防火防汛全靠人力支撑,哪里有险情就往哪里赶,根本忙不过来。”谈及以往的基层治理工作,镇雄县林口彝族苗族乡党委书记马列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
自2021年上海市松江区与镇雄开展东西部协作工作以来,松江区通过资金支持、技术帮扶等方式,为林口乡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了当地在基层治理、文化振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由松江区援建的数字化应急指挥中心在林口乡正式投入使用,并安装了全天候360度旋转的球机31台、行业监测摄像头271个、雨量监测站20处,成为拉动林口乡基层治理“大车”的强大引擎。

护林员告别“疲于奔命”
2024年7月中旬,林口乡数字化应急指挥中心正式启用。在此之前,每年的森林防火工作都是对林口乡全体干部职工的一次严峻考验。全乡共有公益性岗位及护林员1000余人,每人每天需巡查林区100亩以上。如果仅依靠人力巡查,任务极为繁重,防火压力巨大。为了提高防火的机动性,林口乡每年还需租用两辆汽车,租金和油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有时刚巡查到山顶,山下就报告出现火情;有时刚从山上下来,又接到山上的火灾隐患报告。参与巡山的同志们真的是‘疲于奔命’了。”一位护林员回忆道。
2024年5月初,林口乡开始谋划建设数字化应急指挥中心。在得到上海市松江区的资金、技术支持后,项目于6月正式动工,7月投入运行。自指挥中心投入使用后,林口乡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这并不是说大家的工作任务变少了,而是指挥中心能帮助我们精准研判风险,通过‘有的放矢’优化资源配置,避免了无效巡查。此外,不用再租用汽车了,仅护林防火一项,每年就能节约5万—6万元。”

防汛期实现精准定位
数字化应急指挥中心不仅能防火,还在防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遍布全乡的20处雨量监测站,如同忠于职守的“防汛哨兵”,实时采集降雨数据。当降雨量达到30毫米时,监测站便会立即向指挥中心发出警报,系统第一时间锁定强降雨区域并调取当地监控。指挥中心通过“1262”预警机制,可在40秒内同时语音呼叫全乡14998户居民,通知其及时转移,并且反复呼叫、持续提醒,确保预警信息精准传达,真正实现安全转移。
2025年7月初,林口乡接到预警,娃飞村陶寨村民小组将迎来最强降雨,要求当地做好防灾救灾和群众转移工作。然而,由于林口乡原有的4个雨量监测站覆盖范围较广,难以精准定位最大降雨地点。数字化应急指挥中心通过分析实时数据发现,实际强降雨中心位于娃飞村岩角村民小组。两个村民小组虽然直线距离仅两公里,但因为道路损毁,救援需绕行1个小时以上。
危急关头,林口乡党委、政府决定根据指挥中心数据,迅速调派力量赶往岩角村民小组实施救援。“岩角村民小组位于一个山沟里,是周边雨水的汇集区。当时几户村民撤离时雨势很大,单点降雨量已接近100毫米,地面积水深及腰部。如果我们再晚到片刻,后果不堪设想。”一位现场救援人员回忆说。
为进一步做好防灾救灾工作,林口乡还利用无人机航拍绘制了全乡道路交通图并录入系统,在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置撤离路线,为党员先锋队配备独立救援装备。同时与本地停车场建立合作机制,日常为吊车、挖掘机等大型工程车辆提供免费停放,确保紧急情况下能随时调用、快速响应。

全方位协作促发展
2021年以前,林口乡党委政府办公室分布零散,群众办事常常要跑好几处。为了提升行政效率、简化办事流程,松江区在林口乡投资50万元援建便民服务大厅。大厅位于林口乡政府内,整合各类办事窗口,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2023年,为进一步改善民生,松江区在林口乡实施集镇亮化工程,新建路灯350盏,覆盖集镇及周边9公里范围,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5年8月,林口乡体育馆开工建设,于10月底建成投用。
东西部协作的成效不仅体现在林口乡集镇建设上。松江区的企业还在林口乡开展“点对点”帮扶,每年向3个村各捐赠资金9万元,并实行轮换模式,确保全乡各村“一个也不能少”。
“一方面,我们由衷感谢上海带来的资源以及给予我们的支持,为林口乡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另一方面,林口乡必将继续保持高效的执行力和饱满的建设热情,把每一分帮扶资金都用在刀刃上,为拉动镇雄县的经济‘大车’贡献我们‘小马’的力量。”马列信心满满地说。
通讯员:周洪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