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党的建设 | “莓”好生活甜心头 ——巧家万亩草莓“映红”百姓致富路

 2025-10-26 17:37  来源:昭通新闻网

时值金秋,巧家县马树镇的万亩草莓基地里,一垄垄草莓植株整齐排列,鲜红饱满的果实掩映在绿叶之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着成熟的草莓,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巧家县坚持党建引领,推动草莓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巧家县依托得天独厚的高原气候与地理条件,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草莓产业。

巧家县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精准发力,通过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沪滇协作资金等近5500万元,在马树、炉房、老店等6个乡镇实施草莓项目9个。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各乡镇党委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党员干部分片包保,确保水、电、路、分拣车间及冷链加工中心等基础设施顺利建成,为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巧家县还通过建设科技示范园、育苗基地、深加工厂和草莓交易中心,成功构建了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标准化栽培技术得以全面推广,确保了草莓的品质。如今,田埂边的灌溉水管直通地头,分拣车间里的冷链设备持续运转,曾经的“山间地”变成了“丰产田”。

“目前,巧家县草莓种植面积已达3.1万亩,年均可采摘鲜果6万吨,产值约10亿元,提供了1.5万个就业岗位。”巧家县热区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的品牌建设,“巧家草莓”先后荣获“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等称号,多个草莓品种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在这一过程中,各级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大力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帮助农户解决技术、销售等难题。与此同时,巧家县还推动草莓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建设草莓观光采摘园,吸引游客前来体验采摘乐趣,进一步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

种植大户杨自先就是草莓产业发展的受益者。“我在马树镇种植草莓已有六七年,政府在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了我们很大支持。特别是村里的党员技术员经常上门指导,帮助我们解决种植难题。今年,草莓的市场行情很好,我种了60多亩草莓,每亩能挣2万多元。”杨自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草莓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来自老店镇大火地村的魏兴英就是其中之一。“我2月就来这里摘草莓,每天工资100元,一个月能挣3000元。村里组织我们来这里工作,既方便照顾家里,又增加了收入。”她笑着说道。

在巧家县马树镇草莓交易中心,工人们正在将刚收购的草莓进行分拣、包装。一颗颗草莓被精心包裹后,即将发往全国各地。“我们公司从5月开始收购草莓,每天大概能收3—5吨,截至目前,已经收购了约1000吨。每天收购的草莓在完成包装后,会第一时间发往上海、重庆、北京等城市。今年受天气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草莓价格比往年有所提高。”百宝源(北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玉苏普·艾力介绍,今年巧家草莓市场行情看涨。在这一过程中,当地党组织积极对接市场、搭建销售平台,确保草莓产销两旺。

在巧家万瑞食品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对草莓进行清洗、去蒂、速冻等工序,然后制作成冻干草莓。这条由上海援建的冻干草莓生产线,年加工草莓3000吨,产品远销中东、欧洲。此外,与嘉信食品合作的果脯项目,预计年销售额达6000万元。该公司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开展技术攻关,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从单一的草莓种植到完整的产业链构建,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化特色产业,一颗小小的草莓,不仅让巧家县的草莓产业产值突破10亿元,还让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书写了产业振兴、群众增收的精彩篇章。


通讯员:陈红云 饶兵 黄开瑜 文/图

一审:孔 竣  一校:陈红云  二审:马 丽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孔 竣  一校:陈红云  二审:马 丽
二校:龙 萍  三审:聂学虎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党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