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印象昭通看振兴丨鲁甸这颗“金豆豆”不一般:72小时鲜切锁鲜,稳稳带富万名农户

 2025-10-24 09:25  来源:云南网

时下,海拔2000多米的昭通市鲁甸县水磨镇山野间迎来马铃薯采收旺季。只见马铃薯收获机轰隆作响,匀称饱满的“云薯304”翻滚而出,村民们穿梭其间弯腰采挖、分拣装袋,沾满泥土的“土疙瘩”被整齐码进货车。曾是农户口中的“温饱薯”,如今通过“公司+科技+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成为带动3.7万名群众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金豆豆”。

图为鲁甸县水磨镇马铃薯丰收。通讯员 张馨月 摄

近年来,依托高海拔、强日照、大温差的独特自然禀赋,鲁甸县大力推动马铃薯产业标准化、科技化发展。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当地通过推广“云薯304”等优良品种,构建了从种薯脱毒、繁育到推广的一体化体系。2024年,全县种植面积19.4万亩,总产21.4万吨,产值达3.75亿元。2025年,种植面积扩大至20万亩,重点建设3万亩种薯扩繁基地、2万亩高标准示范田、1.5万亩加工专用薯基地,预计总产将达24万吨,产值突破3.84亿元。

图为鲁甸县水磨镇马铃薯丰收。通讯员 张馨月 摄

“过去,当地农户种土豆几乎没有附加值,吃不完的都拿去喂牲口。为了提升马铃薯产业附加值,我们在1996年创办了昭通第一家薯片加工厂,致力于生产加工‘噜咪啦’薯片。”云南理世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斌说,为破解农户种植的马铃薯销量不高且单价较低的实际困境,企业通过订单合同保底价的方式进行收购,并与种植大户、合作社和散户按照“五个统一”的合作机制——统一品种、统一种植、统一扶持、统一管理、统一回购,全方位保障马铃薯原料产量与品质的同时为农户带来增收。

农户喜笑颜开。付兴华 摄

从最初的一两百亩起步,如今云南理世集团已建成3.2万亩优质加工型马铃薯专属种植区,有效带动了种植农户1.1万户,3.7万人实现经济效益增收,户均年增收超过4000元。

走进理世集团生产厂区,浓郁的土豆清香便率先扑面而来。生产车间内智能化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噜咪啦”薯片的诞生过程尽收眼底——

刚从田间采收的云贵高原黄心马铃薯,首先进入清洗去皮环节,高压喷淋设备将薯皮彻底剥离;随后经过精准切片,薄厚均匀的薯片进入漂洗池去除淀粉;脱水膨化环节采用低温真空技术,最大程度保留马铃薯营养;片片金黄的薯片翻滚飘香,根据不同口味配方均匀喷洒孜然、番茄等常规调料,甚至还有折耳根、香菜、傣味舂鸡脚等特色调料——这些融合地方饮食文化的创新口味,让“噜咪啦”薯片成为网红爆款。

口味多样的土豆片产品。付兴华 摄

“我们坚持‘鲜切工艺’,从去皮到包装,这一系列环节只需3分钟,从采收到加工不超过72小时。”云南理世集团副总裁刘元省指着全自动仓储系统说,“这套系统能精准控制原料的还原糖含量,保证每包薯片的口感一致。”公司现有3个薯类食品生产基地,配置国际一流生产线,年产噜咪啦云贵薯片、萌薯乐膨化食品等2.5万吨,国内线下销售十余个省,线上全网覆盖,外贸出口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

包装车间。付兴华 摄

来自鲁甸县乐红镇的王永辉,成为这条现代化生产线带动就业的受益者。从乌蒙山深处搬到卯家湾安置区前,他在佛山电子厂打工,一年到头只能回一次家。如今,他骑车5分钟就能到园区的生产车间,负责薯片油炸监督,月薪稳定在4500元,比在佛山时攒下的钱还多。“现在既能挣到钱,又能照顾家里,再也不用承受背井离乡的苦了。”王永辉的话语里满是满足。

像王永辉这样进厂务工的搬迁群众,云南理世集团共有231人,人均年收入达3.72万元。企业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扩大群众就业并带动种植增收,引领马铃薯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科技化、集约化转型,实现了全产业链价值重构。


来源:云南网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马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马丽
标签 >> 农业强市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