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10-12 10:29近日,在昭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院”)脊柱关节疼痛诊疗中心团队的带领下,麻醉科医护人员全力配合,脊柱关节疼痛诊疗中心独立成功开展脊柱微创新技术——AUSS技术手术。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市二院在脊柱内镜微创治疗领域迈上了新台阶,也为众多脊柱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选择。
八年病痛一朝除,微创手术解难题
一名39岁的男性患者,被反复腰骶部疼痛并伴双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折磨了8年之久。入院后,腰椎MRI与CT检查显示其腰4/5节段存在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骨化及神经根受压。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张金洪团队判断其具备明确手术指征。
传统手术方案需“行经后路切开钉棒系统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创面大、恢复周期长,令患者心生顾虑。脊柱关节疼痛诊疗中心团队经综合评估后,决定采用目前最先进的脊柱内镜微创技术(AUSS)为患者治疗。
手术中,医生仅通过一个约2厘米的切口,便建立了观察通道与操作通道。在脊柱内镜直视下,团队依次进行椎板切除、黄韧带切除、神经根松解减压、椎间盘切除,并修复了破损的纤维环,有效降低了术后髓核组织再次突出椎管的风险。
揭秘AUSS技术,创新引领新突破
单孔非同轴脊柱内镜手术(Uni-portal non-coaxial spinal endoscopic surgery,UNSES),又名关节镜辅助单孔脊柱手术(Arthroscopic-assisted uni-portal spinal surgery,AUSS),是宋恩教授于2021年提出的脊柱微创技术体系。
该技术独具特色:仅通过单一切口实现经皮双手操作,术者一手持镜,另一手持手术器械,工作通道与观察通道均位于同一切口内。手术过程中,AUSS技术巧妙结合了关节镜的三角操作原理以及同轴脊柱内镜的平移、摆动技术,并进一步拓展出独特的非同轴旋转技术。在此基础上,医生可根据术中需要双手互换关节镜及操作工具,从而扩大操作空间,使手术操作更加灵活。
适应症广泛,临床优势显著
UNSES/AUSS技术适应症广泛,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如游离脱垂型、钙化型、极外侧型等)、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等疾病的手术治疗。随着AUSS技术的不断普及,其应用范围已进一步扩展到全镜下不同类型纤维环缝合及硬膜囊缝合、胸腰椎骨折镜下复位经皮固定、脊髓电刺激外科电极置入以及椎管内占位病变切除等领域。
在临床应用中,AUSS技术优势明显。
定位简便:定位操作简单快捷,术中透视次数少,有效降低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辐射暴露风险。
视野广阔:采用30度关节镜,视野范围广,镜头可360度自由旋转,大大减少了操作盲区,便于医生清晰地观察手术部位。
操作灵活:无固定通道限制,操作通道与观察通道方向一致,符合开放手术理念,医生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多节段操作:通过1.5—2厘米的单一切口,可同时对2到3个脊柱节段进行处理,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
器械多样:手术器械选择灵活,既可选用专用手术器械,也可使用常规脊柱开放手术器械,为手术提供了更多选择。
常规业务全面,先进设备助力精准医疗
市二院脊柱关节疼痛诊疗中心诊疗范围广泛,涵盖脊柱和关节创伤、骨质疏松、退行性病变以及癌性疼痛、神经性疼痛、软组织性疼痛等相关疾病。
目前,科室已常规开展脊柱骨折修复、椎间盘微创手术、脊柱矫形、关节创伤处理、髋/膝/肩关节置换、神经及椎间盘射频消融、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臭氧疗法、慢性顽固性疼痛脊髓神经电刺激器植入以及吗啡镇痛泵植入等先进技术。
此外,科室设备先进,拥有放射式冲击波疼痛治疗仪、超声骨密度检测仪、椎间孔镜系统、关节镜系统、靶点射频治疗仪和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等现代化医疗设备,为精准诊断和高效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
通讯员:张金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