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遇见“天麻王” ——海子镇农民丰收节见闻

 2025-10-10 09:49  来源:昭通新闻网

9月26日,彝良县海子镇喀斯特山丘,带着湿气的云雾缓缓向海子镇上坝田上空聚集。云雾之下,新开辟出来的场地上,苗族青年表演的“跨竿”“踩堂”“敬酒”等舞蹈,揭开了海子镇首届农民丰收节的序幕。

丰收节开幕式结束后,农产品评选大赛开始,此时已是11时左右。

凡是当地农产品,都拥有参赛资格。玉米、土豆、南瓜、竹笋、天麻、辣椒等,从以村(社区)为单位的展位,走向一双双洋溢着喜悦和期待的眼里。

个头最大、品相最佳、重量最重者将被“封王”。“羊大为美”的传统观念,在参赛村民身上烙下最深印记。这一场由海子镇海子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主办、海子镇乡音助农理事会协办的庆祝盛宴,有着浓厚的“三农”色彩,沁润着庆典现场,飘散在乌蒙山区。

“1斤1两,大而圆润,新场村徐朝江的天麻获得冠军。”评判员话音落地,徐朝江笑了,丰收的喜悦在一个32岁的农民脸上瞬间绽放。

在新场村的展位前,伴着一阵赞许声,评判员为那颗硕大的天麻贴上“天麻王”标签。徐朝江乐呵呵地将“天麻王”放置在最显眼的地方。那一瞬间,他身上那件印有“云南昭通天麻”字样和他的电话号码的深蓝色T恤衫,显得更为鲜艳。一个月前,当他获知要参加农民丰收节时,立马就在网上订制了10套T恤衫。

“已经有30个订单了,多数是云南民族大学的老师订的,少数订单来自广州的餐饮行业。”一个上午新增的订单量,让徐朝江因激动而稍显急促。

从清河村的展位开始,几乎每个村的展位都有被“封王”的农产品,这是土地给予关爱它的农民最好的回馈。

徐朝江处理着手机上的订单。不远处,锣鼓声、歌声、喝彩声交织在一起,民俗体验区的石磨“吱呀”作响,磨出的豆香味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迎面而来,这是久违却熟悉的声音与味道。

山路十八弯,弯弯绕绕进了大黑山。27日下午5时许,记者随徐朝江前往大黑山天麻种植区。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在彝良县境内横跨海子、奎香、树林等乡镇。

从上坝田丰收节活动现场到大黑山天麻种植区,海拔从1300米抬升到2245米,20公里长的乡村公路用时近1个小时。

徐朝江踩着余晖步入天麻种植地块,这里仅有一条长520米的山路,只有晴天骑摩托车才能通行,而在天麻采挖季节,大黑山多为雨雪天气。

“多数天麻得靠人背出山。”徐朝江在腐殖土里翻找天麻,清新的空气夹带着泥土的芳香拂过他满是汗水的脸,“这是林下仿野生种植的天麻,口感好、营养价值高。”徐朝江举起刨出来的天麻说。

25年前,徐朝江的父亲便开始种植天麻。10年前,外出务工的徐朝江回家种植天麻。“采挖天麻不能用锄头挖,要用手刨,因为锄头容易伤到天麻,而受伤的天麻就不值钱了。”徐朝江说。

在这个名叫桦槁坪的陡坡上,徐朝江种了6亩天麻,全部采挖后,他将补种上方竹。

“我不知道我的天麻能不能被评为‘天麻王’,我只希望有一个机会把我们的农产品展示出来。虽然市里组织的展销会我没有时间参加,但可以在我们自己的丰收节上展示也不错。”徐朝江说。

在上大黑山之前,徐朝江在海子镇顺丰快递站匆忙寄出了一箱天麻。“农产品物流成本太高,要是有快递公司在村里设点就好了。”在前往大黑山的途中,徐朝江说。

返程上坝田,一路下坡,路边的农舍隐在山峰的阴影里。回到活动现场入口处时,天色已晚。徐朝江停下脚步,望着印有二十四节气的展布,旁边几个小孩在追逐嬉戏,笑声在暮色中回荡。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古人以酿酒庆丰收、祝长寿,而在上坝田活动现场的中央,篝火连续两晚被点燃。被丰收喜悦感染的人群,手拉着手,以篝火为圆心围成多个圆圈,以“跺脚”的方式,讲述乡村的活力。

鲜明的节奏传到新场村的展位前,徐朝江想起,在冷凉的大黑山,农民跪在土地上,完成天麻种植及采挖的情景,这是农民与土地最亲近的方式。


记者:汪舒 李明坤 谭光吉 曹阜金 文/图

一审:罗 丹  一校:汪 舒  二审:马 丽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汪 舒  二审:马 丽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丰收季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