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08 09:512021年,王珠放弃了在城市的工作,回乡独自照料自家的4个孩子和兄弟家的3个孩子,让兄弟外出务工谋生。王珠把侄子、侄女当作自己的孩子,被抖音网友称为“最美伯娘”。回乡后,她帮助乡亲直播带货,自家条件好一点以后,她用点点滴滴的善举温暖村民。她用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大爱,她的故事,在新时代的乡村画卷中,愈发温暖动人。
4年前,王珠是昆明建材市场里打拼的务工者;如今,她是230多万抖音粉丝口中的“最美伯娘”,是7个孩子眼里的“大厨”,也是7个孩子的依靠,更是乡邻心中带着大伙致富的“领头人”。
返乡担责,灶台边撑起“超级家”
2021年,王珠丈夫的兄弟晋涛的妻子不幸病逝,留下3个年幼的孩子。王珠和丈夫晋家地放弃了在昆明打拼多年的工作,回到了大湾村的老房子。推开家门,自家的4个孩子围着她喊“妈妈”,兄弟晋涛家的3个孩子却怯生生地躲在角落,“伯娘就是妈妈!”王珠牵起兄弟最小孩子的手坚定地说。
从此,每天清晨5时,王珠就点燃厨房的炉火煮饭,一锅稀饭要煮得软烂些给小的吃,另一锅要稠一些让上学的孩子吃饱,还要额外煮几个鸡蛋,挨个塞给长身体的娃。孩子们醒来后,她要帮小的穿衣、梳头发,提醒大的带书包,等把7个孩子分别送到学校时,她早已忙得满头大汗。来不及休息,王珠又扛着锄头往自家田地跑,玉米要除草,蔬菜要浇水,家里的口粮全靠她布满老茧的双手种、收。午后时间她更忙碌:要去接最小的孩子回家,又要检查7个孩子的作业。
“知识能改变命运,你们要互相帮衬。”王珠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她让成绩好的孩子帮着辅导弟弟、妹妹。夜幕降临时,客厅里的灯光显得有些暗淡,7个孩子围坐成一圈写作业的场景,是让王珠最开心的画面。
这份超越血缘的母爱,像灶台上的炉火,温暖了7个孩子的童年,也让“最美伯娘”的称呼,悄悄地在村里传开。
流量为桥,带乡亲共赴“致富路”
在照顾7个孩子的间隙,王珠在抖音上注册了账号“家有7宝珠珠”。起初,她只是想记录生活:镜头里,7个孩子在田埂上追蝴蝶,她在菜园里摘辣椒,蒸好的玉米饼冒着热气,土蜂蜜舀进杯子里泛着金黄——这些最朴素的乡村日常,却意外感动了网友。
“伯娘做的饭好香!”“孩子们笑得真甜,太治愈了!”评论区里的赞美越来越多,目前,王珠的粉丝量已有230多万。有网友私信王珠:“你家的玉米和蜂蜜卖吗?想尝尝农村土特产的味道。”看着越来越多的订单,王珠心里有了更大的想法:“我家的土特产有限,村里还有好多乡亲的山货卖不出去,我得帮村民把土特产卖出去!”
王珠挨家挨户去敲邻居家的门,“婶婶,你家的土豆还有吗,我的网友留言要买?”“叔叔,你家的蜂蜜剩多少?我帮你家在抖音平台上卖!”
从此,王珠的抖音镜头里多了乡亲们的身影:李大爷抱着自家种的南瓜笑得合不拢嘴,张大妈捧着晒干的竹笋介绍吃法……王珠的诚信销售赢得了网友的信任,订单越来越多——短短时间内,玉米饼卖了上千单,土蜂蜜供不应求,竹笋深受网友青睐。
后来,王珠增加了直播带货的种类,昭通苹果销量多,网友购买后对昭通苹果的口感评价很好。直播间里,网友们下单量多,短短1个月就帮果农卖了上万斤苹果。
微光成炬,播撒文明“新风尚”
“大家有缘住在一起,就是一家人。”这是王珠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她待人、处世的准则。除了照顾7个孩子、帮助乡邻卖货,她还用一件件小事,温暖着整个村子。
2022年,村里的饮用水池年久失修,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带着泥沙,村民们喝水都成了难题。大家商量着集资修缮,王珠听说后,带头捐出了修缮费用的大部分。
2023年1月22日,镇雄发生“1・22”山体滑坡灾害,得知灾区救援人员在寒风里救人,王珠急得睡不着觉。她和丈夫连夜装了一车木炭,冒着风雪往灾区赶,把木炭送到救援人员手中帮助他们取暖。
2024年,村里要举办“村BA”篮球赛,王珠主动拿出5000元资助。
今年“六一”儿童节,王珠特意到大湾镇中心小学,捐了1万元,购买了带拼音的绘本和篮球。
从灶台边的忙碌,到直播间的坚守,再到帮助村民的点点滴滴善举,王珠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大湾村的每一个角落。
记者:胡远松 通讯员:向俊成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