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06 11:52初秋时节,巧家县小河镇的4万亩核桃林硕果满枝。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收核桃,一派丰收景象。今年,该镇核桃产量预计突破1万吨,产值约达1600万元。
曾经,小河镇的核桃产业长期处于“散养”状态,树木高大却疏于管理,经济效益未能完全释放。近年来,面对市场波动与销售难题,镇党委、政府主动作为,多渠道联系销售商、拓展深加工业务、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切实为农户排忧解难。
党建引领提质增效 夯实产业根基
小河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构建起“党委统筹、支部落实、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产业发展机制。通过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引进“大麻1号”“大麻2号”等优良品种,并组织技术服务工作队深入一线,开展病虫害防治和高接换种等管护指导。在瓦房村,新嫁接的1400亩核桃林郁郁葱葱,成活率高达95%,长势十分喜人。
自2016年以来,通过政府组织与群众自发嫁接相结合的方式,全镇优质核桃覆盖率已超90%。坝统村村民曾方贵一边采收一边高兴地说:“今年雨水好,产量高,亩产大约700公斤,核桃个个皮薄瓤饱。”
村企联动拓宽销路 农户吃下“定心丸”
针对核桃市场价格起伏大、销售渠道单一等难题,小河镇创新推行“村企联合”“农企对接”模式,积极搭建产销桥梁。一方面组织本地经纪人队伍,另一方面广泛联系外地收购商,直接到村进组收购,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核桃“下山即变现”,最大限度保障农户收益,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产销对接,有效破解销售难题。
在坝统村、新田村等核桃主产区,收购商早早就驻点等候,村民们满载刚采收的新鲜核桃前来交易,现场秩序井然,一片欢声笑语。目前,该镇新鲜核桃收购价稳定在每公斤1.6元左右。新田村村民张兴忠满载一车核桃来到收购点,高兴地说:“以前核桃好,但是没人来收,打下来都是晒干储存,磨人又费时。现在好了,有人直接来家门口收,刚刚摘下来的核桃马上就能卖钱,既新鲜又省事,真要感谢政府帮我们解决了大难题!”
延伸产业链条 实现就业增收“双赢”
为进一步提升附加值,小河镇积极推动核桃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在六合社区核桃加工厂内,工人们正熟练地进行分拣、清洗、烘干作业。负责人岳世玉介绍:“厂里优先收购本地核桃,品质好的鲜果直供贵阳、昆明等地市场,稍有破损的则加工成干核桃或核桃仁,实现分级增值。”
随着加工规模的扩大,用工需求也持续攀升。目前该加工厂日常用工达30余人,高峰期可超100人,均为周边村民。六合社区村民杨佳兰一边分拣核桃一边说:“孩子在附近上学,我正好可以在这里工作,每天有150元收入,挣钱顾家两不误。”
小河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陈叶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发挥六合社区核桃加工厂等本地企业优势,积极推进核桃精炼油、核桃乳、核桃休闲食品等深加工项目,提升产品附加值,同时持续扩大就业容量,真正实现‘产业留在村镇、就业留在家门口、收益落进农民口袋’。”
从传统种植迈向现代化经营,从单一农业走向融合发展,小河镇以一颗小核桃为抓手,用创新与实干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这颗坚实的“金果子”,正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核”动力,承载起农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铺就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康庄大道。
通讯员:王也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