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9-05 15:25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昭通广大文学爱好者以笔为戎,创作了一批情感真挚的文学作品。字里行间,既有对烽火岁月的深沉追忆,也有对英雄先烈的深切缅怀,更饱含对和平的珍视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本版特将这批作品汇编刊登,愿读者透过文字回望峥嵘岁月,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勇于担当、团结奋进,以坚定的信念与实际行动,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续写辉煌。
谢 峰
八十年风雨褪不去血色记忆
八十年岁月抚不平刀割的伤痛
八十年春秋磨不掉历史印记
卢沟桥的残洞冷月
依然映照着强盗们的狰狞
南京城的江风秋水
呜咽悲啼着三十万同胞的亡魂
岁月,仰天长啸
长江波涛发出长鸣怒吼
时光,交错纵横
黄河激浪声嘶力竭地咆哮
永远不能忘记
松花江的寒冰之下
还冻结着母亲的眼泪
太行山的岩石之中
还嵌留有勇士的骸骨
在历史没有走远的天空中
先辈难瞑
英魂时刻警示
八十载历经风雨磨砺
苦难中我们淬炼成钢
铸就了永不弯曲的背脊
听,历史的警钟在长鸣
中华民族远航的大船
载着五千年的文明
驶向深蓝的复兴之路
我们一定会记住往昔
坚定豪迈地
奋勇前行
历史的印鉴
八十八年前
卢沟桥边的骤变
强盗狂妄的枪炮
在蓄谋已久的策划中
变得肆无忌惮
四万万同胞被歧视
神州大地被藐视
东方雄狮被轻视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危急
我们不可能任人宰割
一团赤色星火在华夏大地
燃烧着、激荡着、怒吼着
以星星之火燎原
勇敢的中国人民
永远不会惧怕任何强盗匪徒
看见同胞被惨无人道地屠杀
看见家园被肆意践踏
炎黄子孙含着血泪
握紧拳头团结起来
刹那间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狂浪声震天动地
一瞬间
大江南北、关内关外
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
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时刻
全面抗战打响
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
长矛向敌人胸口刺去
子弹向敌人疯狂射去
冲锋拼杀,流血牺牲
忻口会战
台儿庄大战
南京保卫战……
向敌人宣告中国人永不屈服
从平型关大捷、黄土岭之战
到奇袭阳明堡
百团大战、雁门关大捷……
告诉敌人中国人不好欺负
胜利的旌旗
浸透着先辈的鲜血
奋勇争先的将士们
用英勇无畏保家卫国
筑立起历史的丰碑
这丰碑
是炎黄子孙百折不挠的灵魂
是中华民族坚挺不屈的脊梁
是每一个中国人视死如归的印鉴
历史矗立的血泪(外三首)
陈正强
枪声撕裂了军阀割据的梦
硝烟啃噬着破碎的山河
十四年五千多个日夜啊
在中国
每一寸土地都在燃烧
南京城墙下那三十万冤魂
在秦淮河底日夜哭诉
松花江畔的芦苇
记录着铁蹄下的颤抖
母亲 用胸膛挡住刺刀
婴儿在焦土中啼哭
太行山的石头刻满弹痕
黄河水卷着血沫奔涌
青纱帐里的信仰
等待一个民族的复仇
纪念碑长出带刺的藤蔓
缠绕着未被遗忘的记忆
当樱花再次开满山坡
我们数着弹壳沉默
历史 永不愈合的伤口
在教科书里隐隐作痛
鲜血写就的祭文
风雨里
那些永远年轻的容颜
在纪念碑上凝视春天
威信人潘朔端
台儿庄的月光浸透硝烟
您把军令折成纸船
载着滇南子弟的骨血
在运河里逆流而上
潘朔端 一个名字的重量
压弯了冲锋的刺刀
您的眼里盛着黄河水
军装 补丁叠着补丁
当炮火啃噬城墙的黎明时
您用刺刀蘸着朝霞
在每一块砖石上刻字——
这里是中国
当子弹穿过军帽的瞬间
钢盔下爆发出沉默的惊雷
断墙边最后的集结号
把夕阳吹成血色旌旗
在台儿庄的月光和青砖墙下
您的名字在弹片上烫出深痕
在炮火犁过的焦土上
您数着子弹
像数着故乡威信的稻穗
压低的帽檐
藏着一双点燃黑夜的眼睛
您的吼声震落城垛上的落叶
血浸透的马筒靴
在瓦砾间开出暗红之花
一个将军站过的地方
白杨树数着弹痕低语
那柄卷刃的指挥刀
仍在月光下磨着1938年的霜
童年与《大刀记》
童年书页里藏着的那把大刀
锈迹斑斑的刀刃上
还留着血雨腥风的气息
我的童年
藏着油墨的香气
像田埂上的野草
倔强地钻进记忆深处
我总在黄昏时分翻开它
看那些铅字排成的队伍
在发黄的纸页间行军
他们穿着粗布衣裳
把仇恨别在腰间
像别着一把镰刀
月光下的青纱帐
藏着多少未说出的故事
父亲读它时
烟斗忽明忽灭
母亲纳鞋底的线
突然就断了
大刀记啊
你砍断的何止是鬼子的刺刀
还有我童年懵懂的睡眠
在每一个翻身惊醒的夜里
我都听见大刀在墙上
铮铮作响
如今书脊已经开裂
像老人皲裂的手掌
可那些字句依然锋利
轻轻一碰 就让我看见
血与火浇灌的麦田里
大刀挥舞
悬在心头的呐喊
在纸页间劈开一道光
照亮土炕上的夜晚
英雄的故事
是爷爷烟斗里的火星
一闪一闪的
烫伤了懵懂的年岁
而我
像一株未熟的麦穗
在故事的风中摇晃
铁砧上的镰刀醒了
在1937年的麦浪里
记忆中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看过的《野火春风斗古城》
书页泛黄了
那些枪声却依然清脆
像外婆抽屉里散落的铜纽扣
城墙上的弹孔
是岁月忘记合上的眼睛
春风一吹
就流出野花的泪水
杨晓冬的枪管
在记忆里渐渐冷却
而金环银环的辫梢
仍在老槐树下摆动
银幕上的枪声惊飞了麻雀
我却记住了金环姐的蓝布衫
在暗巷里飘成一片晴空
她的发梢沾着四月的槐花香
父亲说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可胶片里的月光
至今还在护城河上荡漾
把黑白的往事洗得发亮
护城河的水啊
漂着发黄的传单
每个字都在水面
长成浮萍
小贩的冰糖葫芦车碾过石板路
我攥着一角五分钱
在电影院门口徘徊
像等待某个对暗号的地下工作者
胡同深处
自行车的铃铛突然响起——
那是童年的我
在追逐黑白的光影
如今城墙拆了
野火在楼盘的地基下燃烧着
柳絮飘落的轨迹
只有春风记得
希 望
宗双凤
在松山青翠的峰峦间
为了保卫家园的娃娃兵们
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四百零二座雕像静静伫立
二十一尊小小的身影
与战友们并肩而立
他们挺拔如松柏
目光如炬穿透岁月
一样的粗布军装
裹着一样坚韧不拔的灵魂
怀着相同的愿望:
抗战一定会胜利!
曾被炮火灼烧过的故土
亲人的身影早已逝去
稚嫩的双脚紧跟着行军的脚步
洗衣、做饭、搬运物资
侦察、射击、爆破碉堡
小小的手掌
熟练得令人心碎
天真的脸庞
却有着非同寻常的坚毅
单薄的身躯扛起同一个信念:
抗战一定会胜利!
敌军的碉堡密布山野
猛烈的炮火撕裂了天空
却挡不住他们冲锋的步伐
一个个干粮袋
一双双破旧布鞋
一条条年轻的生命
在枪林弹雨中来回穿行
惨烈悲壮的战场
点燃心中的火炬
眼中复仇烈焰始终燃烧:
抗战一定会胜利!
九十五个日夜的血战
在一九四四年九月七日
终于迎来胜利的曙光
千余名娃娃兵
却永远长眠在这片青山上
他们稚嫩而坚定的誓言
仍在松柏间回响
“我来时就已经死去
来生还打鬼子
我死了
可中国永存”
这气壮山河的希望之音
守护着锦绣河山
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
一代又一代人
在这片用鲜血浇灌的土地上
让希望生根发芽
那些小小的身影
用生命诠释了
何谓勇气与信仰
他们不曾见过黎明
却用鲜血染红了朝阳
他们没能长大成人
却让新中国如愿诞生
在松山的晨雾里
二十一尊铜像依然挺立
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
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进方向
狼牙山壮歌(外二首)
毕先强
一九四一年的秋天
太行山东麓草木低垂
西风呜咽
一座山峰巍然屹立
屹立在硝烟弥漫的历史书页里
经历了一场战火的洗礼
经历了一场地动山摇的呐喊
从山脚到山顶
英勇的五壮士用生命
攀爬出一条红色之路
陡峭的山崖上
镌刻着一串串带血的脚痕手迹
在阳光的照射下
他们为了夺取胜利
而努力向上攀爬的姿态依稀可见
这是一座英雄之峰 壮士之峰
更是一座埋葬敌寇狰狞面孔的大山
面对弹尽粮绝的困境
五位壮士仍然力挺千钧
耗尽最后一股力量托举着红日
高喊着祖国万岁
即便是纵身一跳
也要把祖国母亲和乡亲父老
抱入怀中
从此
这座用英雄鲜血染红的山峰
在历史的长河中
屹立成一个民族坚挺的脊梁
矗立成一个民族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永远记住它的名字
——狼牙山
怎敢忘记那场血腥的屠杀
“九一八”
一个带着血腥味的数字
时常让我从梦中惊醒
这一醒啊
婴儿悬挂在刺刀尖上的惨叫
仍在耳畔响个不停
机枪横扫 倒下的躯体
仍在眼前晃动
倒在血泊中的国人
那声音
仍在打破每个夜晚的宁静
“九一八”
一个充满硝烟味的数字
在我悲愤的诗行里
处处都是沾满血的口子
我放声哭泣
握手为拳
把阵阵刺骨的伤痛刻在心间
背着这段难忘的国难历史
仰望着那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
照亮由花岗岩筑成的墙体
我以肃立的方式敬礼
能否唤回一声声浸着血的悲痛
如今九十多年过去了
可我的伤口还在滴血
啼血的杜鹃花仍在开放
我伸手摘下带血的花瓣
站在长江边
立在黄河岸
伫立长城上
仰天大哭一场后
把血液凝聚在指尖
抛出片片花瓣
噙满泪水久久地凝望着东方
小英雄王二小
一头牛和一个放牛娃
与一座山朝夕相伴
放牛娃只是一个代名词
幼小的心灵深处藏着一个太阳
还有众多乡亲们的安危
山上的青草拔节生长
枪声却打破了这片宁静
每天放牛娃就在这条山路上往返
和牛儿共同走出一个陷阱
山岗上
天真的放牛娃和壮实的牛儿
把一群乌烟瘴气的敌寇
忽悠得团团转
最终敌寇掉进那个陷阱
在反扫荡的枪声中倒下
青山高耸 团旗飘扬
谁能想到一条年轻的生命
就这样高高地挂在刺刀尖上
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无数条生命
革命的传奇
在深山里用鲜血演绎
假 如
王东位
假如炮火没有烧毁东北的安宁
假如毒气没有窒息九月的黎明
广阔的土地便不会充满沉重的叹息
高粱会举起火把
照亮五谷丰登的记忆
松花江上日夜回响的哀嚎和低泣
原本是晨曦闪烁的蓬勃生机
假如铁蹄没有踩碎卢沟桥的月光
假如刀光没有刺破南京的城墙
十八岁的灼灼光华便不会流亡
千万道伤口呻吟着永不结疤
那一个个用血和泪镌刻的数字
应该是烟火里人丁兴旺的故事
假如炮弹的坑洼没有掩埋春天
那一棵挺立在山岗上的青松
便不会
在八十年的风里凛凛而立
假如战机的轨迹没有撞断风筝线
那一枚镶嵌在骨头里的弹片
便不会在八十年的梦里隐隐作痛
凝望苦难的记忆
跨越沉默的大地
在起伏的红色轮廓里
假如我们忘记
这颗心便没有了重量
假如我们忘记
这山河就失去了光芒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两首)
陶鸿雁
卢沟祭
卢沟晓月浸寒衣,
动魄硝烟入梦欷。
血泪斑斑石狮证,
万般国恨恸无圻。
抗战胜利80周年有感
疮痍满目叹伶仃,
历史如刀心底铭。
血肉长城谁筑就?
红旗淬火耀天青!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四首)
陈香才
一
卢沟月冷起烽烟,
破碎山河民倒悬。
神社妖风犹作浪,
豺狼未灭枕戈眠。
二
八年浴血抗倭奴,
万里江山万骨枯。
历览古今同一理,
拳头不硬任人诛。
三
血染征袍五百郎,
神奇夜袭大刀扬。
喜峰口是英雄地,
忠烈昭昭挺脊梁。
四
声震九霄刀影寒,
沙场喋血染衣冠。
长城不倒雄魂在,
万骨成尘国始安。
注:1933年3月4日,中国军队第37师第109旅旅长赵登禹所属团团长王长海率大刀队于喜峰口夜袭日军,夺回喜峰口,500多人的大刀队仅生还20余人。
卢沟桥遥想(外二首)
肖世慧
石狮无语立斜阳,
弹迹唏嘘哭国殇。
流水匆匆天际去,
何曾洗去旧时光。
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一
秦淮饮恨恸悲长,
难罄倭奴罪万桩。
数万冤魂泉下嘱,
千秋国耻勿轻忘。
二
屠城卅万鬼神惊,
惨案桩桩血染成。
松柏亦知家国恨,
横眉怒目向东瀛。
祭参加徐州会战的威信将士——杨显全
乌蒙万里赴沙场,
卫我中华驱恶狼。
立马横枪斩倭寇,
丹心一片映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