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26 17:502006 年,一个名为昭通市海星行动公益协会(以下简称“海星行动”)的慈善组织,在昭通这片热土上悄然萌芽;历经十九载风雨洗礼,如今它已成长为一棵扎根公益土壤、结满爱心硕果的“慈善大树”。
自成立以来,“海星行动”始终以“传递爱心,助人自助”为宗旨,累计筹集善款3100万元,为2.6万余名留守儿童送去希望与温暖。他们的爱心之举,不仅改变了这些孩子的命运,更是新时代文明风尚的生动展现,彰显了一个公益组织的时代担当。
2006年4月,一次名为“永兴爱心之旅”的普通助学活动,意外凝聚了一群热心志愿者。他们带着价值1万余元的学习用品前往大关县天星镇凉风小学,为山区孩子送去关怀。这份纯粹的善意如同投入湖心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此后,这群志同道合的人自发走到一起,“海星行动”由此萌芽。他们坚守“人人积沙,终有成塔”的信念,用点滴善举践行“传递爱心,助人自助”的宗旨;每一次微小的善行,都是一颗文明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传递着向上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在生命的脆弱与无助面前,“海星行动”的志愿者从未退缩。2008年,当得知身患白血病的14岁女孩小清(化名)因家境贫困被迫放弃治疗时,他们迅速成立援助小组,通过街头募捐、慈善义演等方式,为小清筹集到30万元手术费,成功挽救其生命。这份为生命奔走的执着,正是文明价值最生动的体现。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海星行动”携手昭通本地社团,举办了长达9个多小时的赈灾义演,筹集善款50余万元。此外,针对因家长缺乏医学常识延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他们积极对接医疗资源,为病患家庭点亮希望之路。截至目前,在“海星行动”的帮扶下,已有1339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成功获得救治。
助人要先助志。2009年,在了解到有学生因贫困而欲放弃学业的情况后,“海星行动”发起了昭通市“耕耘奋斗奖学金”项目。该项目并非简单给予资助,而是让困难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完成指定项目的方式“赚取”奖学金。此举不仅让困难学生有尊严地获得帮助,更培养了他们自信自立的品格。
2009年至2018年,该项目累计筹集善款405.5万元,助力902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如今,“耕耘奋斗奖学金”项目已拓展为“耕耘1+1”结对帮扶计划,持续为困难学生提供资金支持与心理关怀,播撒着希望与文明的火种。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星行动”面临着资金来源和组织发展的双重挑战。自2016年起,“海星行动”主动改革,在巩固原有救助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通过争取并成功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社区青少年“伙伴计划”、壹基金儿童服务站等25个服务项目,累计获得项目资金450余万元。这一创新性探索,是“海星行动”将文明理念融入社会治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的具体实践。更令人欣慰的是,部分受助者成长为传递爱心的志愿者,形成了善意的良性循环。
公益之路并非坦途。长期依靠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并非长久之计,缺乏稳定的“造血”功能,一旦项目断档,“海星行动”便可能陷入困境。这时,曾经受助的学子学成后主动反哺,设立新的帮扶项目;会员和志愿者慷慨解囊,积极贡献人力、资金、物资等。19年来,他们不仅奉献了爱心与精力,还自掏腰包补贴经费,确保每一分善款和项目资金都用在刀刃上。这份坚守,是对“助人自助”初心的最好诠释,是社会文明最坚实的基石,彰显了公益组织在推动社会和谐中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个获评4A级的慈善组织,“海星行动”的每一位成员都将热忱倾注于这份共同的事业。他们用实际行动帮助一个又一个孩子走出困境、健康成长,更唤起了社会各界对儿童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关注。他们深知自身力量有限,无法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却始终坚信“努力就有希望”。如今,“海星行动”正以水滴石穿的韧性和跬步千里的坚持,谱写着新时代慈善事业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