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8-08 10:28 7月18日,村民姜某平与罗某强因17万元天麻种植资金分配问题产生纠纷,导致种植工作停滞。宝藏村综治中心迅速启动调解程序,经过48小时“背靠背疏导+面对面协商”的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补偿协议并合理分割资产,纠纷圆满化解。这一案例展现了宝藏村深化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建基层治理平安网的创新实践。
在宝藏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张“红黄绿”三色网格管理图清晰呈现全村的治理架构——16个中网格、170个小网格覆盖全村,每个网格均配备“十户联保”信息员。“我们要求网格员严格落实‘三必访’制度:矛盾纠纷必访、风险家庭必访、急难诉求必访。”治保主任姜喜介绍。翻开工作台账,去年记录的132条民情信息已全部办结并标注处理结果。
今年6月,第七网格信息员在巡查中发现姜某与罗某因林地边界发生争执。信息员及时进行劝解并将情况上报村综治中心。中心立即启动联处机制,组建由村义警、网格员、乡贤能人组成的调解工作组开展情绪疏导。2小时后,争议双方在调解人员的见证下钉桩确界,网格员随即更新“跟踪后期采笋”的待办事项。这种“发现—响应—处置—反馈”的闭环机制,推动全村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6%,信访量同比下降41%。
“法律是底线,乡情是润滑剂,村民自治才是关键。”姜喜办公室里的3本工作手册颇具特色。《农村常用法律指南》系统梳理土地、林地流转等法规;“乡贤能人库”详细登记32位调解能手的专长;“村民议事本”完整记录村组会议决议。
网格员随身携带“民情速记本”实时收集民生诉求,综治中心提供“坐诊+巡诊”服务,“青青小草坝”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法治案例。通过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资源,宝藏村构建起“30分钟服务圈”。去年以来,网格员累计代办民生事项213件,实现重大刑事案件和电信诈骗“零发案”,群众满意度达99.2%。
细览宝藏村民情台账,处处可见“三治融合”的实践成果。当法律法规与传统美德融入村规民约,当数字平台与实地走访相互补充,这个多民族聚居村寨用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最牢固的平安根基永远深植于共建、共治、共享的沃土之中。
通讯员:李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