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院坝协商”聚民智 ——巧家共绘基层治理新蓝图侧记

 2025-07-21 09:50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巧家县以“群众议事”为核心的“院坝协商”机制在全县范围内多点开花,县、乡、村三级联动,推动“院坝协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从山区村寨的打谷场到城镇社区的居民楼下,一场场接地气、聚民心的协商议事活动有序开展,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共商共议中破解民生难题、凝聚发展共识,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动力。

上下联动

让协商平台扎根基层

巧家县将“院坝协商”作为畅通民意渠道、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形成“县级统筹指导、乡镇(街道)组织协调、村(社区)具体落实”的工作体系。县政协牵头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协商范围、流程和成果转化机制,重点围绕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邻里矛盾、移民就业、环境卫生整治、移风易俗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推动协商议题由“群众点单”,协商过程让“群众参与”,协商结果请“群众评判”。

“以前村里有事,要么是干部说了算,要么是大家闷在心里抱怨,现在在院坝里一坐,什么话都能摊开说,这才是咱老百姓自己的会议!”中寨乡鱼毕村村民张大爷笑着说。目前,全县已有多个村(社区)结合实际常态化开展“院坝协商”。无论是移民安置社区的公共服务优化,还是山区村寨的产业路修建,无论是城镇小区的物业管理提升,还是传统村落的文化保护,只要是群众关心的事,都能搬上“院坝”的桌面,通过你一言、我一语的坦诚交流,找到“最大公约数”。

聚焦实效

让群众诉求落地有声

在蒙姑镇文笔社区,针对移民群众集中居住后出现的“小区饲养家禽影响环境”问题,社区干部联合政协委员组织居民围坐在院坝里,展开“院坝协商”。“不是咱不爱干净,老家养了一辈子鸡,搬过来总觉得少点啥。”居民王大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但确实影响邻居,只要定好规矩,我肯定遵守。”居民小组长邓美超反映:“多次劝阻效果不佳,需要制度约束。”县政协委员莫先富建议:“需要宣传引导和制度约束双向发力……”经过讨论,最终敲定“划定禁养区+公约约束+志愿服务劝导+日常管护”的方案。如今,小区的环境整洁度明显提升,邻里矛盾大幅减少。

马树镇马树社区则聚焦“如何才能有效提升群众思想认识,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自觉贯彻执行好村规民约,积极主动参与到马树社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农旅融合型集镇以及和美乡村振兴示范带等创建行动中来”展开了热烈讨论。“景区建起来了,可咱老百姓怎么沾光?”村民们在协商会上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经过热烈讨论,最终,会议决定加大思想宣传教育力度,将村规民约执行情况纳入积分制管理,设立党员责任岗,并发挥“支客师”在政策宣讲方面的作用,全方位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而大寨镇官村村的“院坝协商”议事会则聚焦“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和移风易俗工作。有村委会委员提到:“现在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老人和孩子缺少照顾,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位老奶奶无奈地说:“孙子放学没人管,我这老婆子辅导不了作业,急得睡不着觉。”经过协商,会议达成健全服务体系、推进课后守护、深化代际融合、倡导移风易俗等共识,致力于为“一老一小”构筑温暖港湾,让文明新风吹遍官村村。

如今,类似的解决方案正在全县多个村(社区)落地,从警示教育促邻里和睦到发展产业促群众增收,“院坝协商”让群众诉求件件有回音。

常态长效

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

协商不是开完会就结束,得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院坝协商”的生命力,正在于“管用”和“持续”。通过建立“协商—落实—反馈—优化”的闭环机制,确保群众的每一条意见都能得到回应。据统计,2023年至2025年7月,巧家县已开展各类“院坝协商”活动48场次,助推解决群众诉求近170件,涉及17个乡镇(街道)42个村(社区),推动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帮扶等一批项目落地。

这种“把话筒交给群众”的议事模式,不仅拉近了干群距离,更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为全县乡村振兴与社区和谐凝聚起“众人拾柴”的强大合力。“院坝协商”机制让协商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以基层治理的“巧家实践”书写民生幸福新篇章。



通讯员:颜 微  文/图

一审:罗 丹  一校:颜 微  二审:单 娟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一审:罗 丹  一校:颜 微  二审:单 娟
二校:马 鹏  三审:倪 娜  三校:周 燕
终审:马 燕  监制:罗 旭  总监制:武治国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