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行进中国|遇见昭通古城

 2025-07-08 15:09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昭通古城内的李氏支祠如今已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晚上有实景情景剧《一根扁担》演出。 人民网记者 程浩摄

午后的阳光洒在石板路上,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这里是位于云南省东北部的昭通古城,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作为云贵川三省交界的咽喉要地,自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以来,昭通便成为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重要通道。到清雍正年间,随着矿产开采和商贸活动繁荣,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纷纷涌入昭通,昭通古城逐渐形成。民国初年,古城扩建,纵横交错,闾里井然。彼时,街道两旁商铺林立,行人如织,热闹非凡。

李氏支祠内一步一景,宅内小路和房屋纵横交错。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漫步古城,卢汉故居、龙云故居等民国建筑群静静矗立。当地政府划定的0.54平方公里的保护核心区内,仅文物保护单位就有33处。

多年前,古城里许多文物古迹年久失修,有些甚至濒临坍塌。近年来,昭通市成立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有序启动文物和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工作。

怎么保护?“修旧如旧、最小干预。”昭通古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副指挥长李文勇给出修复原则。

图为昭通古城核心区的陕西会馆内,如今戏台前已成为游人歇脚喝茶的惬意之地。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走进古城核心区的陕西会馆,三进院落的气派格局令人震撼。戏楼、前殿、中殿、后殿沿中轴线依次排开,青石板铺就的天井透着古朴韵味。飞檐翘角的屋顶、精雕细琢的梁柱,无不展现着当年工匠们的非凡技艺。

讲解员黄智介绍,昭通古城被誉为“会馆之都”,曾是清代各地会馆的交汇之地。作为其中代表,陕西会馆建于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是陕西商人聚会、议事、听乡音、解乡愁的场所。“去年国庆修缮完毕对外开放后,这座会馆文化中的瑰宝终于重现昔日辉煌。”

图为昭通古城建筑群中的迟家大院内,建筑风格中西合璧,东西交融。 人民网记者 蔡树菁摄

古城内的李氏支祠同样令人叹为观止。这座由昭通著名商人李耀庭于1908年修建的家庙,规模宏大、布局精巧。从照壁到正殿,从碑亭到厢房,处处可见精美的雕刻装饰。“经过精心修复,这座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建筑终于摆脱了漏雨腐朽的困境。”黄智介绍。

如今的昭通古城,修复工作仍在继续。每一处重获新生的古迹,都在诉说着人们对历史的敬畏与珍视。如果你也想感受时光的魔力,不妨来这座古城转转。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值班编审:马燕    审核:倪娜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审:马燕
审  核:倪娜
责任编辑:童博谣
标签 >> 外媒看昭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