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7-03 15:08盛夏时节,云南大关县的群山里,竹林与黄柏林交织成的绿色林海,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机与希望。此时,正值黄柏采收的好时候,村民们头顶烈日,穿梭于树林间,熟练地剥取黄柏皮,享受着从“绿色银行”提现的喜悦。
近年来,大关县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原则发展林产业,将筇竹定为“一县一业”,并与木本中药材黄柏等植物混交种植,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更把连绵的群山变为百姓增收的“绿色银行”。在木杆镇细沙村的黄柏林里,村民吴乾刚正熟练地剥取黄柏树皮。他家的100多亩林地采用“黄柏+竹”套种模式,如今,竹笋、竹材、黄柏都有收益,每年从山林里就可获收17-18万元。“我们主要种筇竹、黄柏、方竹,几样套种。今年我家黄柏大概能采收6、7百棵,按市场价能收入7、8万元。筇竹和方竹今年收入大概10来万,一年下来总共17-18万,挺不错的。”吴乾刚言语间满是满足。
大关县立足自身资源优势,积极转化西南林业大学董文渊团队的筇竹科研成果,大力推行筇竹与黄柏、厚朴等木本中药材混交种植。截至2025年,全县黄柏种植规模已达44万亩,其中纯林5万亩,竹药套种39万亩,投产面积3.5万亩。预计今年采收1.6万亩,干皮产量0.2万吨,综合总产值可达1.8亿元。这种“竹药共生”的生态种植模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取之不尽”的财富源泉。
黄柏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种植户增收,更带动了药材交易、初加工行业兴起。大关县顾氏向洋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种植中药材的同时,还设立加工车间,每到夏季便大量收购、加工黄柏。合作社的收购与加工,解决了村民销售难题,也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合作社负责人顾大卫介绍:“我们合作社主要搞中药材种植及初加工,夏天收购黄柏加工,每天鲜货收购量达5-6吨,加工厂用工约30人。今年计划加工双面黄丝50吨,已接到药厂30吨订单,药厂检验样品后很认可品质,我有信心把大关黄柏品牌做得更好。”
下午,满载着黄柏皮的车辆陆续驶向收购点。收购点内,数10名工人分工明确,有条不紊地对黄柏皮进行加工—去除外层粗皮、切段、烘烤、装袋,现场一片繁忙景象。偶有闻讯而来的药商,实地考察黄柏产品,商谈采购合作事宜。
大关县以“竹药混交”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合作社的收购加工、订单农业等机制,打通了“资源—产品—市场”的全链条,筇竹与黄柏混交为核心的林产业,正成为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通讯员:杨全伟 武琛蕊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