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5-13 18:37针对基层民生问题“发现难、处置慢、易反复”的痛点以及基层队伍24小时365天待命“战线长、突发多、情况急”的难点,水富市云富街道创新建立“排查预警—快速处置—长效维护”“432”全周期闭环机制,将民生问题化解在萌芽、处置在早期、巩固在常态,实现了“救火队”到“预防站”的华丽转身,用实际行动赢得群众的口碑。
前端排查“四早机制”,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
预防胜于补救,排查重在抓早。云富街道建立系统化、常态化的前端排查机制,通过专业巡查、网格预警、数据建档、需求收集“四早”措施,确保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介入。机制运行以来,累计提前化解安全隐患236处,群众投诉量同比下降35%,实现“未诉先办”“防患未然”。
网格早预警:充分发挥村(居民)小组长、楼栋长、党支部书记、物业管理人员等微网格员作用,2092个微网格每天通过“看、听、问、记、报”五步巡查法,提前发现化粪池堵塞、污水外溢、瓷砖脱落等问题。比如,4月7日安江社区微网格员在日常巡逻排查中发现17栋至21栋的化粪池因管网堵塞导致约200立方米污水外溢,严重影响152户居民日常生活及周边环境卫生。当天社区就协调专业清掏队伍对管网进行疏通清理,并带领党员、群众及社区工作人员全面冲洗地面污渍、清运残留垃圾。
专业早发现:针对建筑、消防、食品、校园安全等专业领域,建立“行管部门+村(社区)”联动排查模式,定期巡查排查和针对性培训,发现隐患分类研判,确保问题心中有数、风险可控。比如,4月18日,云富街道联合市住建局、市消防救援大队针对文苑、花园等小区实际,开展消防通道占用、设施设备损坏等排查和维修资金使用培训,预防在前、行动在前。
数据早建档:根据地点、问题类型、处置时长、涉及群众等进行分类归档,通过拍照定位、损坏分级实现“一患一档”,为精准修复和下一步处置提供依据。
需求早收集:通过“小区微信群”+“民情茶馆”+“院坝会”+入户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动态更新民生需求清单,确保群众诉求及时纳入治理视野。
中端处置“三快标准”,变层层转办为直击痛点
民生实事,关系千家万户,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是影响群众衣食住行的“大事”。云富街道建立“快速响应—高效联动—限期办结”处置机制,确保民生问题接得住、办得快、解决好。成功解决了80余户370余名群众的用水问题,并保障了70余亩农田的灌溉需求,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响应快:组建13支应急小分队,实行“10分钟响应承诺”,应急小组24小时备勤,配备统一应急装备。4月8日,团结路社区接到居民反映的水管破裂问题后,值班人员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带着维修工到现场紧急抢修,20分钟内就解决了居民用水问题。
联动快:建立“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整合水务、电力、燃气等104家挂联单位、67名人大代表、23支社会组织力量资源,全面覆盖357个大网格,复杂问题多部门协同攻坚。
解决快:分类制定处置时限,简单问题“当日结”、一般问题“3日结”,复杂问题“限期结”。“以前天黑都不敢在这儿多坐,现在装了灯,晚上也能和老邻居们聊聊天了。”针对居民反映的休闲区照明不足问题,田坝社区迅速行动,通过“居民点单—议事会商议—集体决策”,让群众第一时间掌握动态、参与决策,更快解决问题。
民生问题平均处置时间从5天缩短至1.8天,2024年已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32个,满意率达98.6%,真正实现“接诉即办、办就办好”。
末端维护“双防体系”,变短期整改为长期受益
建管并重,长效为要。云富街道坚持“修复一处、管好一处”,通过“技术防护+群众防护”双防体系,确保问题不反弹、成效可持续。
技术防护:采取在重点区域安装监控、对重点设备安装传感器+无人机巡逻等技术方式,实现实时监测预警。
群众防护:推行“1名党员+5户居民”责任区管护模式,建立管护责任清单,充分发挥周边住户轮流监督、定期维护的作用,实现长效管理、源头治理。针对新寿村季节性缺水问题,驻村工作队利用云南省选调生到村任职服务群众经费修建了取水槽、替换管道900米,过程中当地群众积极投工投劳、筹措物资,后续也是由片区群众积极参与管护,有力地保障了田坝二组110余户370余名群众和70余亩农田生产生活用水安全。
今年以来,已改造的48处民生设施完好率保持在95%以上,同类问题复发率下降42%,群众自主报修维护的参与率提升至75%,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新格局,真正实现“治理一个、巩固一个、管住一批”。
通讯员:文慧 王婷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