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5-04-25 09:244月22日,走进威信县三桃乡鱼洞村的生态鱼养殖基地,波光粼粼的鱼塘与青山相映成趣。这里曾是村集体闲置的鱼塘,如今通过出租盘活,不仅成为高品质生态鱼养殖的“黄金池”,更带动了村民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活水”。
鱼洞村生态鱼养殖基地占地面积78亩,其中56亩为标准化鱼塘,包括13个大池、30个流水槽。2024年11月,村集体将闲置鱼塘出租给四川省怀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依托当地天然溶洞活水发展生态养殖,实现资源增值。
养鱼有门道,好水是关键。鱼洞村溶洞水资源十分丰富,水温常年维持在15—20℃,且水质无污染、溶氧丰富,给水产养殖创造了天然条件。目前,基地主要养殖江团、中华鲟、裸斑、大口鲢等高端品种鱼类,溶洞水中自然生长的吊水鱼,具备低脂肪、高蛋白、不含激素、无土腥味等优点,口感更佳、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溶洞水矿物质含量很高,通过我们的技术,把鱼通过透氧瘦身之后,提高鱼的品质,它的蛋白质含量要比普通鱼的蛋白质含量高两三倍。生态鱼养殖基地的满负荷产量大概是在360万斤左右,总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四川省怀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毅介绍。
大山里养出“黄金鱼”,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对于家住鱼洞村方家村民小组的村民张文飞来说,曾经是一件想也不敢想的事。现在,自己成为养殖基地的固定工人,负责清洁、增氧、捕捞等工作,还有一笔稳定的收入,她倍感幸福。“以前打工都要跑去外省,这里近,10多分钟就能到鱼塘,还能照顾家中老小,一个月还有4000块钱。” 张文飞笑着说。
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三桃乡鱼洞村凭借独特的资源优势,推广“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大力发展“生态鱼”养殖,真正让水产养殖成为富民的“热产业”。同时,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逐步打造集垂钓体验、民宿露营、餐饮美食、研学教育、亲子体验、生态农业等多元化业态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区,一幅产业兴、村民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鱼洞村党总支书记王祖贵说:“我们正在规划延伸产业链,未来要把养鱼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让游客来钓鱼、吃鱼、住得下来、玩得开心,形成一条龙产业,让‘活水’真正流进我们百姓的钱袋子。”
从闲置资源到致富“活水”,鱼洞村的蝶变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盘活资产、科学养殖、联动村民,这个小山村正游出一条产业振兴的“黄金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