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2025-04-20 10:01在古城区金安镇拟美土村,丽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东巴唱腔”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和文早,以深沉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传唱纳西族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之音,用热爱与执着让古老的艺术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不绝。
和文早自小与东巴文化结缘,他的外公是当地一位知名东巴,年幼的他常看外公跳东巴舞、听外公诵读东巴经。神秘的舞步和悠扬的唱腔悄然在他心中留下了深深烙印,让他对东巴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2年,和文早开始系统学习东巴唱腔,师从当地的多位东巴大师,并前往东巴文化传承核心区域——玉龙纳西族自治县鲁甸乡新主村学习,立志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恢复村寨的纳西族传统祭天仪式。
“东巴唱腔是纳西族文化的一部有声历史书,承载着历史、礼仪、道德等丰富内涵,是纳西人的文化瑰宝。”和文早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他要不遗余力地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财富。目前,他已熟练掌握10余种东巴唱腔,并不断学习、记录、整理,精进技艺。
随着古城区“非遗进校园”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文早以授课教师的身份走进金安镇光彩民族小学,将东巴唱腔传授给孩子们。“在课堂上,我一边吟唱一边向孩子们讲述唱腔背后的故事,他们跟着我逐字逐句地学唱,这让我看到了传承的希望。”和文早说。
除了校园授课,和文早的家也成了他传承东巴唱腔的课堂。他教过的徒弟有20多人,其中的佼佼者已能独立诵唱东巴唱腔。他的后辈们深受影响,纷纷加入学习行列,只有7岁的小孙子也已经能够完整地唱出一首东巴唱腔,还会书写简单的东巴文字,爷孙同台演出的场景更在当地成为佳话。
和文早认为,东巴唱腔的传承不能故步自封,而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东巴唱腔既要保留其本真的韵味,也要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从而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关注和参与。在传统祭天仪式上,他采用了精简版的诵唱内容,使其更适合在现代社会的多元场景中传播,无论是熟悉东巴文化的长者,还是初次接触的年轻人,都能轻松理解和欣赏其魅力。“我还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向更多年轻人传授东巴唱腔。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给予这一古老文化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东巴唱腔的传承与发展。”和文早说。
来源:云南日报